陈俊杰: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的智能化战争萌芽
2024年4月29日至5月1日,自主武器国际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站在十字路口的人类”。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认为:“人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自主武器系统很快将布满世界战场。我们已通过AI(控制的)无人机与基于AI的打击目标筛选,见识到了这一点。”智能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人类社会由信息化社会逐步进入智能化社会,智能化战争将随之而被普及。智能化战争既涉及军事,又更多体现于经济、外交、舆论、文化等领域的混合博弈上。在军事领域中,智能化作战已逐步颠覆了传统形态,特点是以夺取“制智权”为核心的作战指挥算法化、作战力量无人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与信息化是建立在机械化的基础之上的逻辑一脉相承,智能化战争越来越强调建立在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的无人化作战。
一、俄乌战争的智能化萌芽对我军的启示
俄乌战争打到第二年后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武器亮相,尤其是俄罗斯使用了智能化武器与网络攻击,这使得乌克兰面临着空前的威胁。智能化武器可帮助俄军增强作战能力,提高精度与反应速度,从而使得其有更高的战斗力,网络攻击则是通过攻破乌克兰电子设备与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来实现的。
2024年4月23日,据《纽约时报》披露,由五角大楼主导的“梅文计划”智能武器系统正在乌克兰战场得到检验与完善。简言之,该AI系统能将卫星、雷达、红外设备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影像处理后汇总到一块屏幕上,帮助接入该系统的人员快速识别出打击目标。通过接入战斗机或无人机等武器系统,人类指挥官只需做出确认打击的最终决定。在曾负责乌克兰战场AI作战测试的美国第18空降军中将多纳休眼中,乌克兰战场已成美军的“AI武器实验室”。
英国前陆军军官迈克·马丁强调,AI在武器系统中的体现之一是自主化,武器系统实现自主化之后能快速做出打击行动。在战争中,如果你能先发制人,那么你就有巨大的优势。情报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识别(打击目标的)方式,而识别某一目标恰恰是AI系统非常擅长的。举个例子,只需让AI系统浏览一辆坦克的照片,系统便会定位出它的位置,无人机便可对坦克精准打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俄乌前线上空都飞行着至少一万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的单个成本大都不超过两千美元,但能摧毁一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主战坦克。据福布斯新闻网报道,乌克兰无人机公司萨克尔已部署了“猎隼侦察兵”等全自主无人机。在AI的驱动下,它能自行决定在战场上杀死谁。萨克尔官员宣称,这架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发动了小规模的自主攻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