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卓:县中塌陷的三重剥削分析

2024-09-03 764 0
作者: 易卓 来源: 新乡土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和县中振兴列为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县中对于县域教育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如果县里有一到两所比较厉害的公办高中,学校每年的高考能比较稳定地考上清北等重点大学,同时有比较好的一本上线率,那么当地群众就对本县的教育就有信心,家长就不需要费尽心思地去外地择校,甚至初中小学阶段就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去就读。县中是县域教育的出口,全县的教育期待和教育投入要在县中这里“结总账”,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是要办好县中。

  然而,近十多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县中普遍出现塌陷态势,直接表现就是在高考成绩上一蹶不振,不仅再难出清北生,甚至有些地区的县中连一本学生都考不上,我们去年年底在西南某地级市调研时了解到,全市除开城区高中外,下面县中的特控上线率普遍只有2%~7%,而对中部某省的30多个县一中进行调研和统计发现,仅有3所县中还能勉强依靠国家专项计划考取清北生,其余县中也基本都处于垮塌的境地,“县中再难出贵子”已成客观事实。在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之外,对县中塌陷的解释还需要深入的结构性分析,基于调研来看,当前县中塌陷背后存在着三类层级学校的多重剥削。

  一、头部掐尖:省级超级中学的第一重剥削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各地省会城市一般都会有几所全国闻名的高中,它们有着雄厚的办学资源,以极高的升学率而著称,每年高考放榜后的清北录取人数远超其他地市高中。这些学校往往顶着所谓“四大名校”、“教育牌子”的名头到处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先进模式,但在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其实是对下面市县赤裸裸的掐尖和资本化办学模式。

  当前多数超级中学在办学模式上有着明显的公私资本合营的组织特征,在对头部生源掐尖上占据优势。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尽管超级中学在名义上都是政府投资的公办学校,但在实际办学模式中普遍采用公私合营或者民办公助的形式,这种混合资本所有制形式给超级中学掐尖提供了巨大便利:一方面,超级中学公有资本的办学属性为其回避招生限制、强化学校应试管理和对教师队伍强激励等方面提供帮助,例如我们在东部、中部等省份调研发现,尽管已经出台了禁止跨区招生的政策,并且开发了全省的学籍管理系统,但是省教育部门还是会给这些超级中学开口子或是设置所谓的招生“过渡期”,特批给它们在下面区县招生的指标,允许它们在全省范围内吸纳尖子生源和优秀师资来强化竞赛成绩,以冲击更多的清北生人数,以在省际高考竞赛中胜出;另一方面,超级中学私有资本的办学属性则帮助其通过开设分校、联合办学等形式来提前掐尖和招收择校生赚取办学经费,支持学校本部的竞赛训练、强基培优和尖子生奖励等。例如,据我们了解有些超级中学为了吸引顶尖生源会采用奖励手段,一个学生5~10万并不罕见,另外这些超级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上都非常强势,而一个金牌竞赛教练的市场年薪至少在100万以上,调研中一位校长说:“一个清北生背后是20万,而一个竞赛金牌背后是200万”,可见想要有竞赛成绩就必须要有巨额投入,而这远不是地方教育公共财政所能支撑的,必须要有资本力量的协助。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