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教育,包藏祸心(颂明虚拟演讲六十八)
从网上看到一篇《莫言先生谈语文教育》的文章,禁不住好奇之心,认真读了一遍,哑然失笑。
此文多是从汗牛充栋的教师论文中抄来的陈词滥调。
抄一些莫言自己也不懂的话写成文章是莫言的天赋。据莫言说,他在新兵连时就是靠这一手脱颖而出,穿上了四个口袋的衣服,成为了莫言发迹之开端。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假如颂明说因莫言小学被开除就没有资格谈教育未免片面。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没准莫言因为获得了诺奖就“一梦五经通”,一通百通地成为了教育的行家里手呢!
莫言谈教育究竟有没有价值,还需要对《莫言先生谈语文教育》这篇文章认真作以解剖分析,方可得出结论。于是颂明又费了一番工夫,剔除掉文章中的陈词滥调和正确的废话,看看莫言的主旨究竟是什么,然后再作出判断。
莫言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中学的语文课,起码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
二是语文课上不必让学生记忆语法和逻辑知识。
三是极力反对语文课对文章进行串讲分析。莫言以吃饭类比阅读,他认为,从比较低级的意义上说,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心情很愉快,身体很受用,对大多数食客来说,这就是终极的目的;如果吃完后不让走,非要他说出这道菜是用什么原料构成,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那就很可能让他把吃下去的呕出来。
这三条就是重复了别人早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正确的废话”。
为什么说是“正确的废话”呢?因为乍看有道理,而实际上不可操作,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既然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颂明还要说莫言是“包藏祸心”呢?
这个“祸心”就保藏在第一条建议之中。这篇文章在第一条建议之后有这样一段话:
“这一建议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不可过多给学生规定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必须读什么书,只有感兴趣的书学生才能读下去,因此要让学生凭兴趣阅读;另一方面,阅读要达到规定的量,中学六年的时间里,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想办法读完一百部中外名著。我想,如果能达到这个阅读量,中高考阅读和作文,学生当不在话下”。
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正如莫言所说,读完一百部名著和没读过一百篇名著的人肯定不一样。这里面怎么可能“包藏祸心”呢?是颂明又在扣帽子、打棍子了?
其实,这个“祸心”确实就保藏在这段话之中。
请看完我下面的解释您一定就明白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