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教育,包藏祸心(颂明虚拟演讲六十八)

2024-08-27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从网上看到一篇《莫言先生谈语文教育》的文章,禁不住好奇之心,认真读了一遍,哑然失笑。

  此文多是从汗牛充栋的教师论文中抄来的陈词滥调。

  抄一些莫言自己也不懂的话写成文章是莫言的天赋。据莫言说,他在新兵连时就是靠这一手脱颖而出,穿上了四个口袋的衣服,成为了莫言发迹之开端。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假如颂明说因莫言小学被开除就没有资格谈教育未免片面。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没准莫言因为获得了诺奖就“一梦五经通”,一通百通地成为了教育的行家里手呢!

  莫言谈教育究竟有没有价值,还需要对《莫言先生谈语文教育》这篇文章认真作以解剖分析,方可得出结论。于是颂明又费了一番工夫,剔除掉文章中的陈词滥调和正确的废话,看看莫言的主旨究竟是什么,然后再作出判断。

  莫言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中学的语文课,起码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

  二是语文课上不必让学生记忆语法和逻辑知识。

  三是极力反对语文课对文章进行串讲分析。莫言以吃饭类比阅读,他认为,从比较低级的意义上说,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心情很愉快,身体很受用,对大多数食客来说,这就是终极的目的;如果吃完后不让走,非要他说出这道菜是用什么原料构成,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那就很可能让他把吃下去的呕出来。

  这三条就是重复了别人早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正确的废话”。

  为什么说是“正确的废话”呢?因为乍看有道理,而实际上不可操作,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既然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颂明还要说莫言是“包藏祸心”呢?

  这个“祸心”就保藏在第一条建议之中。这篇文章在第一条建议之后有这样一段话:

  “这一建议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不可过多给学生规定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必须读什么书,只有感兴趣的书学生才能读下去,因此要让学生凭兴趣阅读;另一方面,阅读要达到规定的量,中学六年的时间里,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想办法读完一百部中外名著。我想,如果能达到这个阅读量,中高考阅读和作文,学生当不在话下”。

  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正如莫言所说,读完一百部名著和没读过一百篇名著的人肯定不一样。这里面怎么可能“包藏祸心”呢?是颂明又在扣帽子、打棍子了?

  其实,这个“祸心”确实就保藏在这段话之中。

  请看完我下面的解释您一定就明白了。

  自由阅读,而且规定了如此之大的阅读量,其核心就是“取消教育”。

  学生还要去学校干什么呢?在家抱着一百部名著读不就得了?

  哪些书属于一百篇中外名著呢?

  “新中国30年”的肯定都不是。当代的也只有莫言了。这就是他们挖空心思所要落实的“让莫言小说进入教材”战略的核心内容——打着推广阅读、文学教育的幌子,千方百计让莫言小说成为语文教科书。

  假如他们的这个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我们的语文教育基本上就完了。

  我们必须明确:教育是一种社会期待而不是学生无目标的自由发展。

  既然是期待,就必定有标准和目标。失去了“标准和目标”就不存在教育了。

  就语文教育而言,这是社会进行美学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培养发展学生汉语言及文学知识、表达能力,促进下一代精神健康发育的主渠道。

  阅读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必要的美学知识,让学生自由阅读, 就会使学生失去思辨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纷纭杂沓,良莠不分;各种价值观眼花缭乱,片面主张自由阅读必定导致学校的语文教育被瓦解而名存实亡。

  什么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呢?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明确是非界限。要使学生明确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善于恶的界限、历史进步与倒退的界限。简言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就是正义,导致战乱发展的就是非正义。具有利他性质的就是善,损人利己的就是恶。主张平等、打破历史周期率的就是进步;鼓吹特权、形成历史周期率的就是倒退。

  二、 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诱导学生为了成为“让别人高攀不起”的精神贵族而不择手段。

  三、 培养起学生的思辨能力,掌握剖析作品的基本方法:A作品人物个性及人物关系,B故事发展的脉络及美学逻辑,作品的情绪氛围以及表达方法,C作品的语言特色,D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的主题。

  以上三条,前两条是价值观导向及育人目标。第三条共四点都是讲具体的阅读方法。三条相辅相成统称为阅读的科学方法。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阅读的前提。阅读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本文讲的仅仅是阅读方法,并不涵盖整个的语文教育方法。

  如果我们用第三条的“四点”具体方法来分析莫言的作品,就不难发现,莫言小说的人物都是畸形变态的,故事只是为渲染革命队伍中的阴暗和30年的黑暗而毫无逻辑性,作品的情绪氛围是阴暗的,表达方法主要是影射、侮辱、谩骂,语言龌龊晦涩,写作背景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反历史潮流,作品的主题是攻击先烈、英雄以及抹黑新中国30年。

  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