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解构国足、残奥等司马懿、岳不群式“韬光养晦”换来的“大一统”
国足大概率参加不了美加墨世界杯,但国人很少会注意到中国极有可能继续在洛杉矶残奥会奖牌榜上俯视天下。类似于国人爱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战胜美国,但我更关心的是中国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战胜美国?比如是不是靠正常的中国人光明正大地战胜美国?而“正常”的反面除了身体残疾是不是还要包括心理扭曲?比如从真实的司马懿到虚拟的岳不群那种逆袭的“韬光养晦”?籍此换来“大一统”本该没问题,“韬”残了身体再“韬”残了心理才会出大问题。
司马家族的逆袭与司马懿韬光养晦的特长息息相关,尤其是其装病避世以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暗中观察时局积蓄力量而不动声色,这种超乎常人的隐忍为其日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独揽朝纲期间,司马懿一度被曹操忌惮,但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受到重用。司马家族在辅佐曹丕、曹叡两代帝王的过程中久经沙场猥琐发育而羽翼渐丰,启“成功学”的关键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从容主导自己的命运。高平陵事变是司马懿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铲除曹爽集团而重新掌握曹魏政权,充分体现了司马懿在军事上的果敢与决断,更彰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深谋远虑与隐忍不发。最终,司马懿通过自己的隐忍保全了自身的权力,还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司马懿的生涯充满了策略展现了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逆袭的能力,但也让后来的中国特色君臣关系越来越险恶与黑暗,以至于中国特色厚黑学流毒至今而遗患无穷。
首先必须承认,懂得韬光养晦的一定是聪明人,也一定是有野心的。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死伤,为什么这么容易呢?因为他有个精于韬光养晦之术的祖父司马懿。司马懿早就听说过曹操的威名,但看不起曹操是个宦官出身,而自己是士大夫阶层名门之后。曹操也不是善茬,指不定哪天翻脸而让自己身家性命难保。思虑再三,他决定装病。曹操派人深夜行刺,但司马懿睁着两只眼睛纹丝不动,好像真的患了老年痴呆症。曹操当上丞相后,司马装病的事早已家喻户晓。于是曹操放话出去:如果这次再不来任职就杀他全家!司马懿只好从了,还根据时局建议曹操实行“且屯且守”的军屯。司马懿还建议曹操联络孙权抄关羽后路解了樊城之围,关羽为此而被孙权斩首。但也因为司马懿太精明太有才,曹操甚为忌讳,居然晚上做了个梦“三马同食一槽”槽就是指曹家江山,从此曹操更加反感司马懿。司马懿也感到自己有了危险,于是工作勤勉,作出满足现状的态势,麻痹曹操。曹操在220年病死了,长子曹丕继位。同年秋,汉献帝被迫让位,曹丕当了皇帝,就是魏文帝。此时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高。226年,曹丕死了,根据遗诏,有司马懿,曹休,曹真,等大臣共同辅政太子曹睿。司马懿总管军事,与蜀国,吴国对峙。他老谋深算,深谙用兵之道,连智囊诸葛亮都对他没办法,它采用拖延战术,成功的遏制了蜀国的进攻,诸葛亮连连失利含恨病死在五丈原。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往往是一物降一物,诸葛亮气死了周瑜,司马懿气死了诸葛亮。曹睿死后曹爽极力排斥司马懿,直至其再次装病告老还乡。曹爽则对司马懿屡屡试探,但司马懿装的特别像,装聋作哑语无伦次,连穿衣服都要女婢服侍。暗地里他紧锣密鼓的策划着一场政变,行动非常机密谨慎。一次,趁着曹爽配魏帝曹芳出游,伪造太后懿旨组织了三千多名勇士,占据了曹爽城中的军营,同时关闭城门,占领武器库,切断了曹爽等人的退路,一切准备妥当后,司马懿上书年幼的魏帝曹芳,罢曹爽兵权。自此,司马氏完全独揽朝政大权。司马懿的成功在于他适时的避开了矛盾,掩藏起了自己的真实实力与目的。选择这样一种策略,主要是因为竞争是残酷的,一方的成功意味着另一方甚至另几方的失败。一旦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对手就会有所警觉,古今中外概无例外。任何人如果想发展的好就要得到领导与同事对自己的认可,尤其是要抓住一切机会把事做好。但社会学给的是相反的答案,领导认可了你就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同事认可你则是贬低了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关键是“韬光养晦”要及时适可而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