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2024-09-29 377 0
作者: 何自力 来源: 红旗文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为推动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特点

  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已经逐步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借助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上,实施宏观经济治理有利于更好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实施宏观经济治理,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助于推动社会分工和协作有序开展,保持经济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治理目标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对宏观经济治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宏观经济治理的目标既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深厚物质基础。二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努力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就业保障。三是保持物价稳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努力保障市场供应,有力维护市场秩序,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依托,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际收支平衡。五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地区结构、城乡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各产业、各部门之间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六是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健全分配制度,调整不同阶层、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机结合,极大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逐步形成和建立了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制。其中,需求管理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控,以实现二者之间量的平衡;供给管理注重运用就业、产业、区域、投资等政策对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控,以实现二者之间结构的平衡,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有助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践证明,我国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能,实现宏观经济治理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