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家一直坚持使用错误的理论?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认为,科学理论的决定性特征是,当它们与实验证据相冲突时,就会被否定和修正:“不管你的理论有多优美,也不管你有多聪明。如果与实验不符,那就是错的。”但西方主流经济学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无论其“积累了多少不利于它的经验证据”,它从都没有被否定和修正过,一直“一成不变”。唯一的变化在于其“设计了复杂的防御机制,以保护这些核心理论免受与经验现实不断积累的大量冲突的影响”。
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学院副院长Asad Zaman发表在《Real-world Economics Review》(2023)的这篇文章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经济学家明明知道经验证据与这些理论有强烈的冲突,却还要继续使用这些理论?”他的答案是:“一旦我们在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下对其进行探究,答案就会变得一目了然:经济理论是为了保护当权者的利益。”
翻译:赵丁琪
原题:“Why Do Economists Persist in Using False Theories?”
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家使用的许多核心理论都是错误的。例如,有大量经验证据表明效用最大化理论是错误的。同样,Romer(2016)记录了主流货币经济学家是如何坚持认为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尽管有非常有力的经验证据表明情况恰恰相反。当经济学家未能预见到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经济理论的这种失败就显而易见了。更糟糕的是,主流经济学家满怀信心地预测经济会持续繁荣,却对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警告置若罔闻。危机发生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和从业者意识到,主流经济理论的结构存在根本性缺陷。
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比经济理论的一次性失败更为严重。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大败而归的那些模型,在危机之后仍被继续使用。被行为经济学家驳斥得体无完肤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仍在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大放异彩,并被教授给全球毫无戒心的本科生。全球央行继续根据已知错误的模型做出货币政策决策。美联储前主席丹尼尔·塔鲁洛在一篇题为《缺乏有效通胀理论的货币政策》的论文中写道:“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胀动态理论,足以用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决策。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央行继续提高利率以对抗通胀,而数据却压倒性地与这种因果关系相矛盾。因此,我们可以重复标题中的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明明知道经验证据与这些理论有强烈的冲突,却还要继续使用这些理论?
要回答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经济理论本身的性质。如果经济理论不是为了了解经济系统如何运作的真相,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一旦我们在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下对其进行探究,答案就会变得一目了然:经济理论是为了保护当权者的利益。我们将在下文中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