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解放军又一利器,亮相航展
“虎鲸”大型无人艇
若台海冲突爆发,海上战场的主角将不再是航母和先进舰艇?解放军又一利器的曝光,再次让科幻变成了现实。
全球首次亮相!解放军无人作战舰艇来了
未来的海上战场,或许将是无人艇的天下。就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样,无人艇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正迅速变成现实。
珠海航展上,中国“虎鲸”大型无人艇将进行实舰展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由中国船舶集团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不仅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海上战略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从设计来看,“虎鲸”无人艇采用了独特的三体船体和柴电双模推进系统。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它卓越的稳定性,还增强了其隐身能力,使得“虎鲸”无人艇能在大风大浪中如履平地。
“三体船体”这一选择并非偶然。在海洋工程中,三体船因其优异的抗倾覆性能和较低的阻力而受到青睐。这样的设计使得“虎鲸”无人艇能够有更快的速度、更长的续航时间巡逻海域,同时保持较高的隐蔽性,既是海上的“猎手”,亦是不可轻易暴露的“隐者”。
据悉,它的续航能力超过4000海里,再加上超视距火力打击、防空反导等多种无人自主作战能力,“虎鲸”无人艇堪称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
无人艇的强悍不仅在于它的隐身性能,更在于它身上的武器装备。“虎鲸”无人艇配备了从导弹到无人机,再到海上搜救设备的各种载具,真正实现了全方位武装。试想,一艘没有船员的舰艇,却能同时执行攻击、防空、反潜和侦察等多重任务,这种战术灵活性可不是一般有人舰能够比拟的。
无人艇的大规模出现或将颠覆未来海战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虎鲸”无人艇还可以搭载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执行任务。这种跨域立体作战的方式,使得它不仅可以在海面上施展拳脚,还能在空中和水下开辟新的战斗空间。这种多层次的作战能力,无疑给传统海战策略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虎鲸”无人艇是首次亮相,但解放军在无人艇领域的研发早就开始了。此前,解放军56艘无人艇进入南海,进行了大规模协同作战。这56艘无人艇可以利用数量优势,围攻敌方大型水面舰艇,发挥“非对称”作战的优势。
台湾退役将领栗正杰称,解放军无人艇的“鲨群战术”对于台海以及南海地区海上作战的影响深远。无人艇因无需考虑人为因素,如人员的生活设施等,大大节省了空间和资源,这将直接转化为更强的攻击力和更长的行动时间。
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乌克兰军事力量虽然相较俄罗斯处于弱势,但利用半潜式无人艇屡屡实施出其不意的袭击,甚至动摇了俄军在黑海的海上控制。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如果这种策略应用于台海南海,又会掀起怎样的浪潮?
无人艇在执行危险任务时,可大胆深入敌方水域,以低成本进行高风险的作战任务。它们可以轻松执行侦察、跟踪乃至直接攻击等多样化任务,成为现代海战中的关键角色。
无人艇的巨大作战潜力,引起了美台高度关注
无人艇的发展不仅受到解放军的重视,也引起了美台的高度关注。美国海军的“复制器”计划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他们计划打造成千上万的无人艇,为未来可能的台海作战积蓄力量。庞大的数量优势或被认为是他们应对“区域拒止”战略的希望之一。
美国推出“复制器”计划
据悉,台当局已经下订单,计划采购大量无人艇,用于抵御可能的台海冲突。借鉴乌克兰在黑海的经验,“台独”武装希望通过这些无人艇延长作战时间,为美日介入争取宝贵的时间。
不过,在面对无人艇技术的快速崛起和应用的复杂化背景下,“台独”武装亦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无人艇与现有作战平台,如何优化部署以发挥最大效能,这些都将在未来的军事博弈中决定胜负。
无人艇的崛起预示着未来海战格局的新变化。它们集成了最先进的AI技术和战术理念。美军和“台独”武装将无人艇视为应对解放军的杀手锏,大陆自然要早做准备。
从此次亮相的“虎鲸”无人艇和此前演练的无人艇“鲨群战术”来看,解放军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未来一旦台海冲突爆发,无人艇能和无人机实现海空配合,攻击岛内的舰艇、军港,对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西太平洋训练的山东舰
此外,无人艇组成的“鲨群”战术也可以用于阻挡美国等域外势力介入台海局势。近年来,美国智库多次推演解放军武统台湾的方式,登上台岛被视为重要一环。如今,“虎鲸”无人艇的出现,意味着其可以护卫滚装船等船只运输人员和武器装备登岛,“台独”武装以武拒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未来的台海战场,无人艇或将以其数量和智能化程度压制敌方,形成强大的心理和战术威慑。若真如此,这样的“非对称”作战方式必将改变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
现在看来,“虎鲸”无人艇俨然是解放军解决台湾问题的又一大利器。当我们手里的利器越来越多,美台只会越来越紧张。
无人艇将来能护卫滚装船
现在的海战正快速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型。那些勇于创新并能够第一时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战能力的国家,将在未来的战争竞赛中占据绝对优势。无人艇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开始,而最终的赢家,将是那些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步伐的先行者。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东方文化杂志社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