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人工智能的忧思
“列宁说,历史喜欢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进入这个房间,结果却进入了另一个房间——人工智能会为人类打开什么房间?”
作者|郭松民
01
时代变化得真快,一不留神,人类就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的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是:是人类统治AI,还是AI统治人类?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AI威胁、伤害、乃至统治人类,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
在闻名遐迩的《2001太空漫游》(1968)中,宇宙飞船“发现号”上的高智能主控电脑“哈尔”突然发动叛乱。它先是诡称舱外的设备发生故障,诱骗两位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随后蓄意制造事故,杀死了其中一名宇航员,并关闭舱门,试图让另一名宇航员大卫暴死太空,与此同时,哈尔还关闭了冬眠中的三名科学家的生命维持系统,导致他们在睡眠中就稀里糊涂地死去了。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大卫从紧急入口冒死返回舱内,进入机房,将哈尔的内存条一根根拔除,才“杀死”了哈尔,夺回了飞船的控制权。但“发现号”已经从一个充满希望和安全感的所在,变成了一个布满尸体,空空荡荡,有去无回的可怕的幽灵船,只有大卫一人随船飘向遥远的木星。
《2001太空漫游》对哈尔叛乱及灾难性后果的表现,成为人工智能给人类留下的一大梦魇,哈尔甚至还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影史50大反派中的第 13 名。
2019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也出现了一台发动叛乱的主控电脑“莫斯”,莫斯其实是对哈尔的拷贝,同样表现了对人工智能伤害人类的担忧。
不过,我认为,在总体意义上,人工智能反客为主,把人类降低到仆从地位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尽管AI在智慧层面已经令人类相形见拙,但AI不会产生欲望,也没有情感,它唯一需要的是电。
人工智能不需要吃饭、不需要性、也不需要金钱。它没有性侵人类的冲动,没有兴趣“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女”,对人类来一番洗劫。在《银翼杀手》中,女AI要和哈里森·福特做爱,也只能找一个真人做替身。
在生命世界,低等动物往往只有本能的欲望,没有或仅有很低的智慧,因此,它只能成为弱肉强食的牺牲品。
而人类则是欲望与智慧的结合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智慧能够驾驭自己的欲望,在个别情况下,强烈的欲望则会使人失去理智——正是人类的这一特征,才使得人类晋身“万物之灵”。
AI则是另一个极端,它只有智慧,没有欲望,没有人类的贪癫痴。没有欲望,就不会产生占有的冲动,就无法获得主体性,也不会产生统治人类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