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大赦杨白劳,不然呢?——评《虚拟资本》(之七)


图片

  一、金融化积累的转向

  我个人认为,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虚拟资本》的文心所在,也是值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认真拜读的两章。

  第五章的标题是“金融化积累”。

  在第五章中,迪朗提到了一个名词:“金融化积累的转向”。那么,什么是“金融化积累的转向”?

  迪朗在第五章开宗明义地指出,“格丽塔.克里普纳在她广受争议的著作《资本化危机》中将金融化定义为资本积累的重新定向,也就是从生产和商业活动转向与金融有关的活动”;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渠道寻求利润”;“它将资本主义的动力(即利润)置于金融化的中心”。

  这就是金融化积累的转向,即:资本积累从生产和商业活动转向金融活动。

  为此,迪朗用了三类指标来证明这个转向不是想象出来的事件,这三类指标分别是:

  第一,金融部门的权重;

  第二,该部门利润相对于整体利润的重要性;

  第三,金融利润在非金融企业中的动态。

  迪朗证明的结果如下:在美、英、法、德、日等五个国家中,“广义的金融部门(包括房地产业务)的比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似乎一直在强劲增长。”

  也就是说,上述指标“证明了金融利润的相对权重正在增加”。

  迪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金融方法对资本积累越来越重要。”

  二、金融利润不虚拟

  第六章是第五章的继续。

  第六章的标题是“金融利润的来源”。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金融积累转向的动力来源于资本积累的动力。也就是说,主导金融积累转向的过程始终是资本追求利润的初心。

  迪朗提醒说,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虽然金融利润的占比越来越大,却并不能因此证明金融利润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拟的。所以迪朗特别强调:

  ——“虚拟资本相对于创造财富的增长,其对应部分是金融利润在整体利润中所占份额的上升。但是,这些金融利润本身并不是虚拟的。它们以现金支付,具有货币权力的所有属性”。

  为什么金融利润“并不是虚拟的”呢?迪朗的回答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金融本身从来都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金融利润是价值的化身,但不是价值生产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将金融利润视为从生产价值的活动(来自劳动的收入和/或来自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利润)中转移出来的收入。”

  迪朗之所以强调“金融利润本身并不是虚拟的”,不仅仅是因为金融利润需要“现金支付”,更在于金融利润是“从生产价值的活动(来自劳动的收入和/或来自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利润)中转移出来的收入”。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