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拼多多股价大涨与“血汗工厂”舆论战


  美国当地时间1月5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的股价经历了前一天因为23岁女员工猝死舆论风波导致的6%下挫之后,又迎来了12.24%的暴涨,市值再创历史新高。

  拼多多的大小股东们(包括那些买了拼多多股票的股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冷峻的事实:

  拼多多违反劳动法累死员工,可以不受任何处罚,连一条像样的主流舆论谴责都没有,焉能对这样的能够极端控制成本的大企业失去信心呢?

  央视新闻针对拼多多的事发表评论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不只靠激情,也要讲效率,切不能演变成‘拿命换钱’。让员工少熬夜、不透支,保护好奋斗者同样重要!”

  新华网发表了一段“劝诫”:“用人单位更要明白,成功不能只有片刻的激情,还要靠持久的热情,保护好奋斗者,别让他们心寒!”

  主流媒体“奋斗不等于拼命”的措辞表面上看是谴责,实则是对资本苦口婆心的“劝诫”,这里回避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是让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加班才能生存的“奋斗”,究竟是在为谁而奋斗?一方面嚷着就业困难,给私企优惠政策让它们多解决就业问题,而另一方面,默许这些企业无节制地加班、延长劳动时间,压缩了工作岗位、加剧了失业,不觉得精神分裂吗?

  二是主流媒体有人站出来大喊一声:“你们违反了劳动法”吗?明明这才是关键问题。当企业主们纷纷公开宣告实行996的时候,还仅仅是缺乏监管的问题吗?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996折算下来就是72小时,有人去“执法”吗?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发表了一段感慨称:“两年前互联网上出现了对‘996’的声讨,但这一问题并未真正缓解,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人们的择业竞争亦很激烈”,“双竞争”之下加班变成了“无奈选择”,“中国仍不是一个富裕国家,低收入群体依旧很大,一些岗位的加班在所难免,吃苦精神在我们的社会决不能够缺失”……

  话痨胡锡进拉拉杂杂讲了一堆,却回避了最本质的问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情况下,要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只能是延长劳动时间,即加班。资本家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然要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获取更多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不是某一两个资本家的选择,而是作为一个阶级的整个群体的必然做法。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中,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存在形式上的被谁雇佣的自由,当整体工资水平被压低到只有加班才能维持“体面”生存的地步,哪里还有选择加班或者不加班的自由?

  这样的生产关系根本是由制度性因素决定的,某些自干五“洗地”的姿势让人作呕: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