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令人十分费解的电影片名说说文风问题
最近一个电影名字引起社会广泛议论,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千顷澄碧的时代》,是歌颂焦裕禄精神的脱贫题材。但是看完电影,观众普遍抱怨,说这个电影名字用的太让人费解。甚至有人抱怨根本就是语法不通。
据署名李铭的文章介绍,导演是这样介绍这部作品的含义的,他说这部片子讲的兰考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在推介会上还出现了更加不符合语法的“千顷澄碧奔小康”的口号,这是说的啥呢?一片湖水海水奔小康?
一些演员的发言更离谱,都一个接一个发言说“千顷澄碧”好,什么“春种千顷澄碧””“千顷澄碧的田野”“用千顷澄碧的视野来思考问题”“未来中国是千顷澄碧”。这些人都在说千顷澄碧,这是说的啥话呢?听着还蛮时尚,但到底啥意思,都听了一头雾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都不知道说啥话。看了使人眼花缭乱,细想却让人啼笑皆非。
这就必须细细说说这个电影名字。
查遍词典,关于千顷澄碧,诸多词典的解读都是“清澈”“碧绿”的含义,古代诗词大家们也是这样解读和使用的,如李白、杜甫等等汉唐诗人都用过这个词汇,党和国家领袖也运用这个词汇来歌颂焦裕禄精神,写过诗词。
但是这部电影把“千顷澄碧”与“时代”这个词汇就这么很时尚的一连,便大大不是那个意思了,十分令人费解。李铭文章说:什么是时代,“时代是指过程,时间,事件的划分。时代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时代绝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年代,而是与人紧密联系的时空概念。如:青年时代,二战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逐渐被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所取代。这个解读我以为是准确的。按照李铭这个对时代的解读,怎么解读这个电影名字呢?湖水清澈碧绿的时代?通吗?不通!谁都说这是根本不通的。不论是海水还是湖水,与时代是根本就是不打杠的,读起来非常难解。比如:湖水澄碧,澄碧的湖泊,澄碧的河水。澄碧还可释义为:清澈而碧绿,如:海水澄碧。这都是可以的。但唯有加上一个时代,就显得不伦不类了。怎么读呢?湖水碧绿的时代,一片海水澄澈碧绿的时代?都不通啊!
李铭文章进一步解读:千顷澄碧来源于领导人诗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原话是:“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是内容清晰的诗词。2014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这样解读说:“一个绿字,鲜明醒目,艺术地表达了焦裕禄的美好影响和榜样意义。”有了这个涓滴,便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清晰表达。“涓滴”指微小的水滴,如杜甫“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中的语义。这里作者有自谦之意。澄碧本意指清澈而碧绿,这里借代苍茫浩渺的江海景象,类似李白“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的用法。至于“千顷”则更是极言其广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