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张艺谋只拍出了2/5个《潜伏》

2021-05-06 1619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人物

  这是暴力对抗暴力的斗争,是智力对抗智力的斗争,是意志力对抗意志力的斗争,是信仰对抗信仰的斗争,是人性对抗人性的斗争。

  在《潜伏》中,我们或多或少看到了这五层意义,于是整个电视剧就有了一种真实感和史诗感。

  而在《悬崖之上》中,我们只看到了前两种。

  文|梅雪风

  1

  先说故事。

  影片从张译所饰演的张宪臣牺牲开始,就变成了两个故事。这也是影片从此整个剧力就开始急剧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故事是于和伟所饰演的周乙继承张宪臣的遗志要继续完成乌塔拉行动,另外一个是他要帮助秦海璐所饰演的王郁和朱亚文所饰演的楚良完成逃亡。这两个任务之间没有任何的冲突。

  没有冲突,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戏剧张力,举个例子,影片中张宪臣面对逃脱还是下车去寻找自己失散的孩子这两个任务,他选择了去寻找孩子,然后他被捕。在将致自己于死地的危险与找到自己孩子的热望之间,在特工的镇定与见到孩子的脆弱之间,他下意识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不合时宜甚至看起来愚蠢的选择让他不再只是一个酷酷的工具人,而是充满了缺点和情感,于是也就显得动人。

  那还是张宪臣,在自己能够逃脱,但自己已成为一个废人,与自己不逃,但可洗去周乙身上的嫌疑,让周乙去完成这个任务,他不得不做一选择时,这种选择同样让人揪心。

  相较而言楚良的死掉,就不具有这种震撼力,因为他的选择是吃毒药死掉,还是让周乙一枪打死,后者和前者的区别在于,他能彻底洗脱周乙身上通敌的嫌疑,这是楚良死去时能为组织所做的多余的贡献。在白白送死,与死得更有价值之间选择后者,显然是明智的,理所应当的,所以也是不让人痛心的。

  于和伟饰演的周乙

  回到周乙,他本人是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志士,所以死亡对他不构成真正的威胁。他的痛苦在于看着他的同志们在他眼前一个个死去,但他不需要面对更为残酷的选择,比如在任务与张宪臣的生命之间做选择,他不需要在张宪臣、王郁、刘浩存所饰演的小兰的性命之间所选择。

  而这是影片后期分裂的两条故事线之间天然的戏剧张力,但影片就这样白白放过了它,将它们拍成了两条基本不相干的故事。

  也是在这儿,让人想起《赵氏孤儿》。为了救主公的儿子而牺牲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何其恐怖但又炽热的信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它的残酷不只是在于消灭肉体,也在于它对灵魂的试炼,在革命理想与日常的情感伦理之间必然有着激烈的冲突。

  要勇于表现这些,才能真正表现出革命的纯度和烈焰。显然,这部影片回避了这一切,让影片的主人公们都成了对敌人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对同志春天般温暖的格式化暖男。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