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思维,还是“花花”思维?(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还是修正主义的破产?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一本轻率浅薄的欺人之书,这一点历史已经作了结论。但是,有探索精神的人决不会满足于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说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戈尔巴乔夫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浅见陋识,这些浅见陋识变成了他的新的思维“偶像”,换句话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只不过是这位思想上的花花公子的“花花”思维。
让我们直接面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的两个基本论点。如他所说,“新的政治思维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因而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这个经典公式已经过时了。”(《沉浮录》第177页。下文凡引自此书只注页码。)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第184页)
应该看到,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代替那种“助长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野心的旧思维”,的确有积极的一面。如他所说,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可以保留自己的哲学、政治、意识形态观点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毕竟,世界上的许多有识之士都早就为二十世纪的一个荒诞的现象而担忧,人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却给自己营造了发生核毁灭的危险。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ZS记把防止核浩劫的问题提出来既是他的本份,也顺乎潮流。其实,多年来各国领导人,其中也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已经反复表示:“不可能赢得核战争,决不要打核战争。”
问题在于,衡量一个政治家主要不是他的言行,而是实际的社会效果。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与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就实际上助长了希特勒的战争气焰,即使人们根本不去谈论他是否有把“祸水引向东方”的意图。
戈尔巴乔夫宣布,克劳塞维茨公式已经过时了,它应藏在图书馆里。但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幻想。
二战以来的历史表明,通过战争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仍然是反复发生的现象。因为核大战只是一种特殊的可能性,在这种极限情况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使得有霸权的超级大国可以采用包括核讹诈在内的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中国曾经数次面临美国的核威胁。而且,从1961年到肯尼迪被刺杀为止,这位总统曾经制定了各种计划,准备用核弹毁灭中国的核基地,以便“阻止”中国变成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
美国的核战略也在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调整,从五十年代初全面攻击敌人的“死光”战略到肯尼迪以后的“灵活反应”战略,再到里根时制定的“星球大战”计划,一再谋求和利用它的军事优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