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国有企业“改制”,一曲悲歌
“要搞社会主义,确保‘私有’是资产阶级观念!”
文 / 欧洲金靴
全文共计11027字,阅读时间约30分钟。
“2004年8月,按照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为加快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科院做出加快院所投资企业股权社会化改革的决定。
2009年,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相关规定,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转让了联想控股29%股权。本次转让,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相关要求进行了审计、资产评估和备案。
经专业机构认定,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77.2亿元,评估值为92.6亿元。本次交易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溢价至95亿元,对应的29%股权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历次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署审计均未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
这是12月10日联想控股集团针对舆论抨击与质疑的声明。
这短短的文字有没有说服力,民众自有判断。
1
联想私有化的历史很复杂,但脉络是很清晰的,我简单再做一下梳理。
1984年,建国三十五周年,也是改革开放政策落地的五周年,当时被称为所谓“欣欣向荣、风气大开”的一年,那年的阅兵式也是一派和谐欢腾之景,游行的队伍中甚至打出了“您好XX”的直呼领导人姓名的标语,似乎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同是那一年,刚满不惑的柳传志从中科院下海,远在山东潍坊担任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处级干部卢志强,也起飞单干,成立山东泛海集团。
两个原本的体制内人士,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四年后,1988年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ZHAO亲自设计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这份方案第一次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概念,第一次明确了“使住房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品市场”的改革发展趋势,第一次公开了“开发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建材工业发展”的全新构想。
1988年,敏锐察觉到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未来、开始将业务转向建筑和房屋开发的,就是卢志强。
两个月后,1988年4月,联想集团、贸促会下属的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与香港方导远公司(吕谭平等四港商)成立合资公司:“香港联想”。
这就使国有的计算所公司有了一个“外商”、一个“外资”作为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