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卅七年——第一章、汉卡:十七年磨一剑
老干部王中田当计算所六室主任期间,很有远见地希望倪光南研究新的汉字输入技术,于是,1968年, 倪光南开始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研究的漫长历程。
一、意识超前的老干部王中田
中科院计算所六室原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中田,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科学和追求真理的科技干部。他出身于山西晋中的一个富裕家庭。早年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理想与生命置之度外,毅然放弃了准备出国留学的计划,投身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他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王中田在山西省晋中地区不同的地区担任过多年的地方领导干部。之后,由于他个人的意愿和国家的需要,经中央组织部的调动来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他先是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担任过六室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计算所科技处负责人,以及之后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后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主管科研工作的副主任等职。作为从战争时期走过来的老党员,王中田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组织科技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为中国早期的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献出了他的全部智慧和心血。
王中田到了计算所后,最初他被分配担任生活办公室主任。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收到通知去参加一个小型座谈会。到了之后,他才发现当时已经国内外闻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在场,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华罗庚先生,通过深入细致的谈话,华罗庚先生知道了王中田的背景,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那天当时的计算所所长阎沛霖先生也在场,王中田和他们还一起讨论了关于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那次谈话后不久,1961年5月王中田被任命为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计算所第六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从此,他真正地成为了在科技事业第一线为党工作的科技干部。
中科院计算所六室主要负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发。当时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事业刚刚起步,六室也是刚成立的新室,可以说一切都是处在摸索阶段,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研究室里的科技人员几乎都是近期从全国各高校分配来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包括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研发计算机外围设备对王中田和大多数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家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技术难关和挑战。从此,王中田也就开始了他和计算机的大半生的缘分。
——我的良师益友王中田
倪光南就是这样和王中田结缘的,后来,在王中田过世后,倪光南曾写下悼念文章:《我的良师益友—记中科院计算所原六室王中田主任》,文章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