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民族英雄,凭什么看不起军统?!”历史上真实的军统究竟什么样
最近,“军统”这一历史名词,在视频网站上火了。
在部分反映近代史的影视作品中,军统作为绝密的谍报机关,勾心斗角、刀尖舔血,给人留下了危险神秘的印象,亦有人津津乐道各种军统特工出生入死的“传奇”。
有关军统的谍战“传说”到底有几分事实?历史上真实的军统,究竟是什么样的?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两个主要特务组织之一。有着丰富的间谍特工经验的戴笠担任军统前期负责人,戴笠死后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在戴笠的领导下,军统特务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以及国民党内部反对蒋介石的人物,军统也成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维护自身反动统治的“秘密武器”。
重庆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从此,白公馆和两公里外的渣滓洞,成为了迫害革命者的两口“活棺材”。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宋振中(即大家熟悉的“小萝卜头”),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人,均在白公馆监狱中被军统特务残忍杀害。
革命伴侣徐林侠、宋绮云
宋绮云与徐林侠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绮云被党组织派到杨虎城处工作,担任《西北文化日报》的社长和总编辑。“西安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蒋介石虽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但随后公然实施报复,将杨虎城囚禁。1941年,宋绮云被捕,妻子徐林侠和还没断奶的幼子“小萝卜头”也一齐落入特务魔爪。
杨虎城将军照片。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在陕西临潼对蒋介石实施“兵谏”,逼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
“小萝卜头”被关押的牢房狭窄矮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离牢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个大便缸,恶臭引来了苍蝇、蚊子、臭虫,熏得人喘不过气来。夜深人静时,牢房外时不时传来狱友遭受特务酷刑拷问的惨叫。被关押在此的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用霉米糠和烂白菜帮子煮成的臭水汤。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宋振中变了模样,他细胳膊细腿,小小的身躯却顶了个大脑袋,因此难友们怜爱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宋振中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风雨飘摇。8月25日,蒋介石下达了分批处决“政治犯”的密令。9月6日晚,杨虎城将军和19岁的儿子杨拯中被转移至白公馆戴公祠“会客室”,被白公馆看守所所长、戴笠的便衣警卫杨进兴率领众特务捅死。两个小时后,军统特务故伎重演,将“小萝卜头”一家杀害。“小萝卜头”遇害时年仅8岁,临死前,两只小手还死死地举在胸前,手里面握着的是狱友教他读书写字时送给他的一小截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