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游侠:安生真懂现代战争吗?
昨天,知名财经写手安生出乎意料地发了一篇军事评论文章,题为“乌克兰战争是一次有代差的战争”。在文中,安生对美国援助给乌克兰的“高技术”装备大加赞赏。
文章的开头就说,这场战争是“数字化智能轻步兵对信息化重装集团”。乌克兰的现代化单兵反人员、反装甲和防空装备领先了傻大黑粗,尤其是还执着于“诸兵种合成”的俄军整整一代。这是乌克兰克敌制胜的法宝。
具体而言,乌克兰的单兵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和无人机具有压倒俄军的信息化优势。信息化优势可以使这些单兵或者班组操作的武器实现高精度、远射程、轻量化、大数量和成本低的优势。安生在文中还煞有介事地说,未来具有独立人工智能的武器甚至不惧怕电子干扰。同时,美军在信息化上的研究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俄军则是继续沿着前苏联已经点错的技能树上继续向着失败前进。
坦率地说,安生既对本场战争的进展毫无认识,也对未来战争的一般趋势一头雾水。
如果乌克兰的单兵“高技术”装备如此出神入化,打得俄军屁滚尿流,那为何是拥有数字化单兵的乌军而不是傻大黑粗的俄军丧师失地,被压制在永备工事和城市里出不来?为什么是乌军的弹药库、补给堆栈、油料中心和指挥部天天被俄军“延续苏联过时传统”的导弹摧毁,而不是相反?为什么是乌军而不是俄军需要绑架平民做肉盾还天天制造假战果(俄军的战报风格一致,向来只是说摧毁了多少军事目标)?作者的判断和事实的反差只能说明一点,是俄军在物质和技术上占有优势,而乌军(尤其是法西斯民团)不得不采用固守据点的方式来抵消俄军的优势。
当然,俄军确实没能在战争初期迅速夺占主要城市。但是这些能在俄军包围下坚持较久的城市,如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等都是有旅级建制的乌克兰装甲部队防守的。而最初攻击这些城市的部队则是俄军抽出信息化骨干等“新质作战力量”组成的数字化合成营战斗群。事实证明,就算是这些在叙利亚的攻坚战中证明过自己的高技术战斗群,在面对对方正规装甲部队防守的城区时一样寸步难行。对于这场战争初期阶段正确的看法是,乌克兰传统旅级编制和在技术上稍微落后的机械化部队成功地抵御了俄军轻型数字化部队的进攻。
北约国家有没有给乌克兰输送武器呢?当然有,比如乌克兰获取了大量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等。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计定型的产品,新的型号在射程和破甲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显然起不到改变战局的作用。理由很简单,一种军事装备的性能首先是由该装备的平台决定的。同等情况下,平台越大,威力越大、精准度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单兵防空武器再远不过打上几公里,打一发就没了,很容易被干扰;吉普车底盘就能在更远的射程上有持续作战能力,一发被干扰就再来一发;坦克底盘就能搞弹炮合一的防空支援车辆,高炮炮弹反正不怕干扰;重型卡车底盘就能架起半径数百公里,多种制导方式合一的野战防空系统;以大型舰船和地库为平台的武器系统只会更强而不会更弱。大平台带来的能量、威力、探测信号强度和精准度以及持续作战能力都是小平台不能比的。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如砍瓜切菜般的表演,也是美军的大型电子战平台成功压制伊防空系统后才能实现的。与美军的什么单兵装备毫无关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