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愿去国企?有人急了……
近日,我见到某著名报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们年轻人的文章。
一看这题目,我想很多年轻人与我一样,十分恼火。年轻人这是咋了?竟然要用一个“连”字来表达强调语气。
生活中,说人“连****都不愿意干”,一般都是说人懒惰、眼高手低等等。我就在想,我们这届年轻人就这么差劲吗?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地阅读了全文。原来这文章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无中生有的可恶的标题党。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文中所说的“年轻人连国企都不愿去了”,因为文中所说的并非是国企正式工。
“胜利油田一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工人了,工人年龄结构也出现断层,四十岁左右的已经成为工人中的‘年轻人’。”胜利油田工人李磊告诉《中国xx周刊》记者。
“一线工人的招募目前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而如今已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就算有年轻人来,离职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留不下来。”李磊解释道,“再加上公司近年几乎没有招聘,一线工人队伍青黄不接。”
好一个“一线工人的招募目前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看到这里,我只想说,“那真是活该招不到人”、“这不能怪现在的年轻人懒惰、眼高手低,而要怪企业采用的招聘方式”。
众所周知,在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中,工人是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通过派遣的形式临时性地到用工单位干活。也就是说,劳务派遣工虽然在国企里面干活,但并不是国企员工,因此,也享受不到国企应有的福利待遇。
在实际工作中,劳务派遣工的遭遇往往更为悲惨。
其一,在劳务派遣中,往往夹杂着许多黑中介,派遣工很可能既要受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的B削,还要受黑中介的盘剥;
其二,劳务派遣工在用工单位往往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拿不到和正式工一样的工资。
其三,很多劳务派遣工是用工单位为了规避劳动法、走法律漏洞而搞的“反向派遣”。
更让人费解的是,因为派遣工是临时性的、辅助性的工作,《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正如网友@大龄初级工程师所反问的:“你一个油田能有多少个辅助型岗位?”,竟然是“一线工人的招募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这其中是否存在着公开的违规违法行为呢?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一大油气田,地位可想而知。但却在招聘上大量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这样的操作和私企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在竭尽全力压.榨工人的行为。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同工不同酬违反《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该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所谓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残疾、区域等差别,只要能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即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而今满视野"同工不同酬"!都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咋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