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说奥密克戎后遗症不多?英国数据打脸
昨晚在搜索奥密克戎后遗症的时候,发现在某市疫情刚刚起头的4月4号,也就是科普作者汪诘不吐不快攻击官方「肆意夸大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引起较大舆论反响的时候,丁香医生也在4月4日推送了一篇《感染新冠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有多大?》(目前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看看「丁香医生」发布的结论(公众号阅读量10W+),在某市疫情初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市疾控的「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
有理由推断奥密克戎的出现,整体上将进一步减少新冠的长期症状。
所谓的新冠「后遗症」确实有,是很多长期症状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也可能会出现(比如流感),新冠并没有那么特殊。
感染时症状越重,出现长期症状的比例就越高。这些长期症状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
我这个人坏得很,最喜欢用铁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伪某些人/机构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发布的错误结论。这个数据,我还喜欢用欧美发达国家的,就是为了减少某些不同意见者抬杠和混淆视听的角度。
数据打脸环节
1、后遗症概率
接下来进入读者大大喜闻乐见的数据打脸环节,今天我用ONS(英国统计局)的最新(昨天发布)数据,来辟谣「丁香医生」这篇《感染新冠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有多大?》的文章。
英国统计局在5月6号发布了《Self-reported long COVID after 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variant in the UK: 6 May 2022》(在英国感染奥密克戎变体后自我报告的长期 COVID:2022 年 5 月 6 日)的报告,这里要夸一下英国统计局,统计工作非常扎实,而且对公众开放Excel的原始统计底表。
这篇报告说的就是Omicron(奥密克戎)病毒Long Covid长期症状(后遗症),所以那些扬言「你拿出的新冠数据不是奥密克戎」的杠精请退下,那些扬言「打过疫苗就没有后遗症」的杠精请退下,那些扬言「你看看某市的重症和死亡率」的杠精也请退下。
英国统计局结论要点
英国统计局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了30多万人,这个数据是一个宝贵的参考指标。相比之下,无论香港还是某市,要么是没有拿出清晰的新冠长期症状的统计数据,要么是拿出的数据明显偏离国际平均水平,可信程度不如英国统计局ONS的数据。
1、对于第一次感染新冠的成年患者(已打两针疫苗)来说,感染奥密克戎BA.1后出现长期症状的概率8.7%,相比德尔塔15.9%,降低了49.7%,等于打了对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