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的“隔离险”,你中招了吗?

2022-06-12
作者: 重楼 来源: 红歌会网

  近两年,随着各地零零星星的疫情反复,多家保险公司顺势退出了“隔离险”。 宣传是美好的,诸如“隔离不用愁,在家躺着数钱”、“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隔离1天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隔离能躺赚,只要99块”之类的口号,很难不让那些经常出差在外的人心动。 毕竟,在多种情况下,被隔离是需要自费的。因隔离本来就收入减少了,再加上自费,着实吃不消,这一点点的钱,如果真能赔付,至少不会亏得那么惨——按宣传的一年几十元的保费,如果确诊能获得数十万元的总保额,被强制隔离则每天会有数百元的补贴。

  现实是骨感的。

  真到赔付的时候,此前宣传中的那些模糊字眼全都起效果了。

  拒赔理由包括且不限于不符合中高风险地区分类、无法开具隔离证明、缺少诊断证明、进了方舱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无法确认是否密接、居家隔离与居家监测不同等等。

  这里头,最感到冤枉和吃惊的,莫过于上海的群众了。

  是的,当地感染六十余万人,没有一个高风险地区,但全域提级按封控、管控、防范三区管控,各地对离沪人员事实上也是按照高风险地区进行管理的。这个时候,如果A所在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小区全员被要求强制隔离,但上海后来的低中高风险区一直未变,该小区依然属于“低风险”,然后保险公司以此为依据,拒绝赔付。

  还有,小区出现多例阳性,长期处于封闭管理中,哪怕在居委会给开具了隔离证明,也依然会被保险公司一句你是次密不是密接给打发掉。

  在有,到底是集中隔离、居家隔离,还是居家观察/检测/监测,这里头有大量的文字游戏可以玩。

  这种只顾形式,不顾实质,死抠字眼的方法,对卫健委/居委会/街道开具的证明无视,成了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险的“小妙招”。

  在某投诉平台,“隔离险”相关投诉超过了3000条。

  除了少数投诉和补充材料后得到解决的,大多都在数次后就得不到回应,有的直接被拖过期,而要采取别的手段维权的话,付出的成本与时间,相比可能的胜利,实在是不成比例。

  这里就包括复星保险,其背后的金主可是复星集团,本地的医药巨佬,辉瑞苗和小分子药的大中华区总代,其老总正是“不规范写作”医生的好哥们。

  这还正应了那句话,保险行业只有两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然后,这几个月,隔离险陆续下架。 究其原因,一是投诉率高,为了规避风险干脆下架;二是,随着今年奥密克戎在上海爆发、多地出现,大量的理赔申请使得保险公司压力巨大,于是干脆耍起了流氓。

  说难听点,保险公司纷纷推出这一险种的初衷,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所以,在德尔塔时代,只有零星爆发的时候,有人会买,但因为赔付率底,它们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但进入奥密克戎时代,随着感染的人数和频次的增加,这一款产品没有暴利了,自然“使命”也就完成了。

  至于消费者权益? 有的是办法对付,一可以模糊字眼,二可以矢口否认,三可以视而不见,拖到最后就是胜利。

  至于处罚,这么多年,保险行业类似的违规,有过令它们痛彻心扉的处罚吗?

  都到这种程度了,依然有媒体建议消费者应该在购买前仔细阅读条款,谨慎投保。

  合着保险公司的宣传模糊化处理、赔付超级苛刻、骗人入局不作回应等等明显的违法行为可以无视,这“罪魁祸首”反倒可以置身事外了?

  转移矛盾、倒打一耙,这招数,真是练得炉火纯青。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针砭药石”,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