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刊文:近代地图测绘深度裹入西方殖民活动

2022-07-12 900 0
作者: 于京东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地图应该是客观、中立、可靠的,但在历史上,地图及其绘制、出版成为西方殖民扩张的武器,地理学与制图术被动地成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帮凶”,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偏见、歧视、欺骗。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地图资料、经纬度数据等被带到欧洲,同时欧洲新推出的地图及其贩售、流通构成了海外扩张的信息指南。因此,在近代欧洲,测绘作为新型权力技术,不仅是领土扩张与空间治理的辅助手段,还在无形中塑造着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知识和话语。

  测绘制图服务于殖民瓜分

  对殖民主义者而言,地图如同火枪、战舰一样,是他们进行海外扩张必不可少的工具。测绘制图除了服务于最初的占有、征服和暴力掠夺,在后期的土地分割、勘界立碑、调查研究、日常统治及移民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早期殖民阶段,“新大陆”的土地如同地图上的空白地带一样等待被“填满”。当英格兰在海外狂飙突进时,剧作家马洛写道:“给我一张地图,看看征服世界还剩下多少空间。”测量技术与绘图方法使大面积的土地“执掌可治”,任性的殖民者愈加罔顾当地实际,直接在地图上以几何线条切割土地。从1493—1494年西、葡两国瓜分新世界的“教皇子午线”,到1947年的“印巴分治”,任意、武断地“图分天下”,充斥着列强的殖民史,也在今天的亚、非、拉美等地区留下了笔直醒目的边界线条。美国地理学者托马斯·贝塞特指出,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新旧殖民帝国对非洲的蚕食就是先在地图上直接划线、交易,然后通过一系列测绘行动予以落实:在已控制区域,新地图被用于确定村镇、道路、矿产资源与行军驻点的信息方位;对未占领土地,时刻更新界线、设色与留白,协助帝国的扩张计划;甚至连地图上题铭、装饰以及象征物也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了一种对入侵和掠夺的美化。

列强罔顾非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肆意瓜分土地,为当代非洲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埋下祸根。图为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瓜分非洲的漫画 文化传播/供图

  18—19世纪北美殖民地战争中,英法通过《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1748)确立了其殖民安排:英国夺取了法国的阿卡迪亚(新斯科舍)。然而在执行条款时,英法对区域的划定产生了分歧。1749年,两国成立划界委员会,在协议无果后,双方开始借助地图争取本国利益,利用对方出版的地图证明己方要求的合理性等。双方的争议很快蔓延到地理学界,英国地理学者批评法国宫廷制图师绘制地图时故意扭曲了该地区的边界线。对此,法国地理学家贝林反击道:“地理学是唯一且真实的,用它来支持任何错误意图或不公正主张都是一种堕落,但在北美地区,英国地理学家近期绘制的作品恰恰如此。”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