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 回乡偶记二则(其二):忆三叔——劳动人民的《葬花吟》


  这次回乡,在村里核酸采样的时候又碰上了远房三叔。

  三叔是我们村80年代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之一,是笔者儿时崇拜的偶像,也是他让笔者在儿时燃起了对机器的兴趣。

  1987年初夏,三叔正读高三、处于高考的冲刺阶段。三叔的成绩在县城高中的班里算名列前茅的,这对于三叔这样一个农民子弟而言是很不容易的。

  尽管我们县直到新世纪还背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但凭着三叔当时的成绩,考取一所本科大学应该是完全没问题的。好巧不巧,当时赶上了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在县城新华书店“蹭”读过四大名著的三叔得知了这一消息,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那一段时间频繁地跑到县城的小商店门口去追剧。可想而知,最终三叔因为耽误了复习,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落榜了。

  后来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三叔言语之间是无尽的悔恨,却又不全是悔恨,甚至夹杂着一丝美好——笔者清楚地记得,三叔一个人干活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首《葬花吟》;笔者上高中之后,三叔甚至还如数家珍般跟笔者讨论过《红楼梦》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诗词。

  高考落榜后,三叔回村里当了农民。即便如此,三叔也是有“学历”的农民,木工无师自通、打制简单的木制农具不在话下,就连机械修理也能通过看说明书自己琢磨出来。

  90年代初,大伯买了一台农用手扶拖拉机,在集体经济早已解体、农科站早已荒废、下乡知青早已撤离的村里,高中毕业的三叔成了村里唯一可以依靠的“技术员”。拖拉机第一次“罢工”之后,三叔就被请到大伯家。

  事实上这还是三叔第一次接触拖拉机,以前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柴油机、脱粒机在分田单干的时候就被拆解当废铁卖了,而那时三叔还在上学。

  三叔拿着说明书琢磨了两三天,最终硬着头皮按照说明书上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硬着头皮将拖拉机的变速箱一一拆解,最终解决问题后又一一装了回去。三叔还从工地借来焊机帮大伯焊制了一副铁车轮,原本只能在旱地耕作的拖拉机,也就可以下到水田作业了。

  后来,三叔就成了闻名村里的“技术员”。村里有人买了小型榨油机、剥壳机(用来打米),遇到问题首先就去找三叔帮忙,不仅是因为三叔的帮忙都是无偿的,根本原因还是三叔的确能够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每次三叔干这种活,笔者总要凑到旁边瞪着大眼睛一边盯着三叔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一边盯着各种各样的小零件,无比地钦佩三叔,甚至还给三叔打过“下手”(帮他递工具和零件)。耳濡目染之下,让笔者对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叔也会有意地做些讲解。后来到县里上中学需要骑自行车,补胎、接链条、换辐条这些简单的日常修理,笔者都是自己完成的。三叔还总是拿他高考前“追剧”的悲剧来教训笔者,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