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精日”现象背后是阶级斗争的体现


  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之际,互联网上又刮起了一阵“精日”妖风。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引发的哭丧,到“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牌位”的举报者遭遇威胁,再到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20多地举办日本文化的“夏日祭”引发的舆论攻防战,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南京玄奘寺供奉的侵华日军战犯牌位

  网络上被津津乐道的“安倍经济学”,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安倍晋三任上推出的“在日生活的日本人、外国人纳税人、无论收入多少、3-5岁的保育园、幼儿园所有费用全部免费,在初中毕业前学费全免、看病全免,每个月政府还发给1000多元人民币的‘儿童工资’”。

  毫无疑问,初中以前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是一项利好日本底层民众的资产阶级改良措施,但我们不能脱离阶级分析来看待安倍的这项措施。

  首先,对于一个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来讲,一切遵循市场买卖原则。“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都是需要有人买单的,要么是疯狂推高财政赤字,要么就是多征税、全民买单。安倍选择的是后者,从2013年-2019年,安倍两度推出增税计划,这个增税主要不是为了调节贫富差距,而是以提高消费税等手段向日本全民提高征税。

日本民众抗议安倍政府上调消费税

  “免费教育”看起来很诱人,但不过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的买单人依然是日本民众;(这类似一些人感恩的“免费疫苗”,殊不知全民医保缴费在年年攀升)而且日本的教育产业化已经非常“发达”,私立学校的比重很高(以京都市的幼儿园为例,共有市立幼儿园16所、国立1所、私立99所),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医疗同样如此,日本私立医院占了83%,仅此于美国的85%。最后,全民买单、政府补贴的钱大部分落入教育产业资本和医疗产业资本口袋。所以,在不彻底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新自由主义者痛斥的“免费的是最贵的”,貌似也不全错。

  第二,与所有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推行的也是一套精英式的教育。发达经济体支撑的福利政策固然可以兜底底层民众、保障其子女接受基本教育的机会(我们实行的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日本想让孩子进名校,保持上等阶层或实现阶层跃迁,与中国一样,同样需要烧钱上补习班,这等于断绝了日本底层民众的阶层上升通道,阶层固化现象同样严重。

  第三,安倍晋三推出包括“免费教育”在内的“造人革命”,实质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日本老龄化、少子化、低生育率困境的一项尝试,相应的安倍政府还将法定结婚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与之同时,那些被“解放”出来的家庭妇女,因为生存压力被驱赶到工作岗位,帮助大企业解决因日本国内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工资上涨压力。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