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樊纲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近日,网上又在推送樊纲先生《我们中国不缺国企,缺的是民企》的视频和文章。该文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去年年底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发表演讲的主要观点,他说:“我们不缺国有企业,我们整个经济改革就是从国有企业走出来,当前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没有什么民营企业的情况下我们发展起来,搞市场经济”;“从产权主体角度来讲,民营企业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主体,国有企业因为是国有,它跟政府的关系,跟其他国有企业的关系等等,相对来讲独立性没有那么强,有的时候信号就会出现扭曲,这是一个基本点”;“本来混改是为了使得国有企业的机制里面加一些民企因素,但是你把民企变成国企,民企的因素就消失了。再说一遍,我们中国不缺国企,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缺民企”。
樊纲在说谎。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并不缺乏民企。据权威人士说,在中国,“民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简称“民营企业五、六、七、八、九”。相应地,国有企业则是“一、二、三、四、五”。说明中国并不存在“缺民企”的问题,相反,按照宪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中国严重缺乏“国企”。
以上事实,樊纲不知道吗?他很清楚,甚至,以上说法创造和流行,也有他一份功劳。既然樊纲明知道中国民营企业非常了得,如再陈述“中国并不缺乏民企”,就会是无的放矢了。
“他人有心,余寸度之。”我们的分析重点,应该放在樊纲为什么无视最基本的事实而说谎上。
怎样才叫“中国不缺民企”?据樊纲的意思,恐怕是把所有国有企业都混改了,最终全部消灭了,都变成“民企”了,那么,中国就不“缺乏”民企了。
民企,或许可以区分为民族企业,和外资企业,或者混合所有制企业。
民族企业,我看发展得也不错。比如我们常听说的任正非、董明珠、曹德旺,没听说他们遇到什么“经济不振”的问题。赵本山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什么大环境不好,你倒哪哪大环境不好,你是大环境的破坏者呀?”
是谁在抱怨中国“经济不振”然后归咎于中国“大环境不好”?
最近,中国金融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房地产业,不那么兴隆了;由于“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金融投机企业,也不那么兴隆了。继欠债近2.5万亿的恒大暴雷之后,又一个金融大企业中植系也传出暴雷的消息,据说另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也遇到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