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国企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在谈及国企与民企的关系时,有网友谈到,国企因为体制问题也缺乏竞争力,国企需要什么的体制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这样一个问题:

  国企为什么会因为体制问题缺乏竞争力呢?

  在《所有者缺位理论批判》(中国改革论坛2004-09-11改革专题)一文中,东方评议谈到:

  “用所有者缺位理论解释国有企业衰败的原因,这是目前一个主流的、甚至是文化性的观点,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式。这个观点之所以流行,似乎是有依据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用不到20年时间的发展,其GDP总值就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而且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个现象似乎可以用来说明企业产权的公与私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为了说明公有制企业必然效率不高,还引用国外的例子说,发达国家的国营企业也表现出经营不良的特征(法德),撒切尔国营企业私有化运动被用来暗示中国公有制企业的出路。在鼓吹所有者缺位理论的话语里,效率不高成了公有制企业共同的、甚至是本质的属性,换句话说就是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的病症是不能在现有产权模式下治愈的。这个观点背后的潜台词是“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只有私营状态才能够产生效率。所有者缺位这个理论直接影响着企业改制的操作思路,因而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内涵的、涉及千百万人身家性命的问题。”

  既然“所有者缺位”问题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弄清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一,在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所谓的“所有者”有三种:

  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

  劳动力所有者;

  生产劳动所有者或劳动所有者。

  二,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有没有“所有者”?

  在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有没有“所有者”呢?

  首先,在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已经不存在(人格化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只存在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即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但是,在这里的所谓的公共所有者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所有者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企业的职工无论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还是以集体的方式存在,都不是独立完整的资产所有者,都没有权利用企业利用公有资产来承担经营责任。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首先就要消灭资产所有者。因此,没有资产所有者,不是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缺点,恰恰相反,是它的优点之一,是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优点之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区别于其它公有制的根本特点之一。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