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中国化:答钟建民
《资本论》中国化与工本原理考
——对钟建民学术质疑的答复
【引 子】鸿蒙开天不为情,世事似似磨人心;忽感孑孓仙境冷,藻耀高翔下凡尘。社会主义学术批判是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既不是也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一个符号去被认同,那样就很容易被束之高阁,甚至变成无害神像;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追求人民解放与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中,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探寻、比较与实践,所作出的选择,是实践的纲领。”(秦明)在这一义项下,本着对钟建民老师学术批评持非常欢迎之态度,动议工本论的原理考察。以此彰明《资本论》中国化之理论必要,以此说明《资本论》不独是文本教义,其革命旨意恰恰是“实践的纲领”。正可谓:天意屠龙未有数,星河造化幽灵踔;人间正道总沧桑,日月山坳寻道路。
交流资料:
钟建民:“《资本论》中国化”的提法为什么不妥当?一一致许光伟先生
(一)
唯有主体逻辑能够执行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商品章乃“斗争绝句”,应创造性理解作为商品两仪之“两个黄鹂鸣翠柳”、劳动阴阳之“一行白鹭上青天”、价值形式之“窗含西岭千秋雪”、走出拜物教之“门泊东吴万里船”。社会主义批判(社会主义学术批判)是立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主体批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一个是离开历史生产方式讲经济分配问题,其实质是不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想在分配方式上修修补补,化解社会矛盾;另一个是离开生产关系的现实基础讲社会主义,否定经济基础中所有制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必须能够透彻社会历史和现实。就劳动谈劳动,就资本谈资本,这种研究也就不了解要从“幽灵范畴”(屠龙与幽灵的较量决定幽灵范畴类型:唯物史观“唯历史”,设若历史生产关系取“幽灵”义,则相较而言,历史生产力取“屠龙”义)引出它的肉身范畴,再运用于“物象范畴批判”,——而这就是历史身体学。马克思主义幽灵学(主体内容是唯物史观)立足劳动过程文明规划,以主体逻辑为思维学工具,统一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阶级本质,在学科领域上必然横跨东西方,尤以中国历史为文明根始。一门科学既然是历史科学,《资本论》就既超越国界,又守护国界。民族历史、民族思维、民族语言是对唯物史观的生动传承。以上议论集中于一点,即是《资本论》中国化作为对“《资本论》幽灵学”进行学术思考而做出的审慎结论,恰恰为执行社会主义批判的内在需要。此《资本论》中国化与工本原理简考——作为对钟建民老师学术质疑之答复,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