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主体逻辑与中国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探究


  【作者按】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不再可以辩护的。康德贬低知识,是为了给信仰开辟地盘;新古典推崇知识,则是为了重新给信仰(经济自由主义)开辟道路。一切都是为了上帝的学说。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致命的研究缺陷是从物对象出发,以物象关系形成(资源配置和社会契约)为宗旨建立解释学,和生产关系对象上的研究相抗衡,又能够巧妙地把后者纳入自己的解释体系。对于这个体系而言,解释永远是一种理论,理解活动的本质即在于有效利用解释对象。为此,适时提出中国经济学行动议程,在方法论命题方面展示中华思维学的进展及其创造性转化,尤为必要!须知,在全体历史概念中,中国(政治)经济学沿着“中国风→中国梦→中国风”路线前行,因此,必须将中华思维学视为“天人合一”的学科工作规定予以统筹规划。通过对中国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关系总议发现,二者互为内容和形式,并且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旗帜下贯通了“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用关系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文明地基始终是中国,工作本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务必使之相互嵌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可偏废。中国政治经济学本土构建在于弘扬其中国特色的历史特性,即以发生学为“无”(历史内容规定)、以科学抽象法为“有”(逻辑形式规定),贯彻中华辩证法创造性转化域内的“无”“有”统一,既以“天人合一”为方法论,又以“天人合一”为世界观,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经济学科基础在实践中得以夯实加固,直至崛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巍峨大厦。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之路任重道远,然其于现代语境已悄然开启了文理学科融合的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天人合一;共同体;中华思维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阴阳五行

  引言:《资本论》与“天人合一”

  新时代研究风尚呼唤原创中华学术,目前亟待加强以本土为取向的学科建设和方法论探究。依据经济学的学科属性,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更多需要遵循正着研究,而非反向求索。历史不容割裂,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毕竟物理学的经济路线已经走到尽头,带有伪装术的数学工具同样完全地趋于技术封闭,中国经济学行动议程需要直面中华经济学原理,进行整体谋划,直至提出超越西方经济学的设想,以此重新整理国故,并将研究重心最终完全放在历史和文化之上,一举扭转资产阶级体系的本末倒置。由此决定新时代的《资本论》研究既要实践创新,也要理论创新,即切实遵循中华工作原则进行方法论创新,从学理角度探寻与阐述中国原理;亦迫使中国风与中国经济学行动议程必须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并根据这一时代性的研究进程梳理方法论命题,指导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