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俄罗斯人越来越怀恋斯大林?

2024-01-24 3852 10
作者: 下班来玩啊 来源: 佐伊说微信公众号

  俄罗斯人民“愈发”怀恋斯大林,这说明俄国人对斯大林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按列瓦达一篇文章介绍,苏联解体以来,俄国人对斯大林的态度有三个阶段:

  (1)1991-2000年前后。这是斯大林风评最差的阶段。

  (2)2000-2014年间。态度逐渐转变,越来越中立。

  (2)2015以来。对斯大林持积极态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兴起了一种斯大林热。

  一、1991-2000年

  俄国人对斯大林态度的变化,是随着整个社会矛盾的转变而转变的,因此,社会矛盾本身构成了俄国人意识形态转变的基础。

  苏联解体后,以前的经济联系被打断,兼之掠夺式的私有化和休克疗法,俄罗斯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与1990 年相比, 1998 年国内生产总值跌幅累计已超过50% 。经济下滑期间,贫富差距快速拉大,少部分人在私有化过程中巧取豪夺,攫取了大量财富,绝大部分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9年,俄罗斯“形成了大约50家大型商业集团,他们控制了俄罗斯60%~80%的经济实力。在这些大型商业集团的领导人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所有大寡头的名字。”

  这些人都是谁呢?都是曾经的苏联精英。

  “俄社会学家尼斯涅维奇指出,当前俄罗斯政治领域的执政精英中,77%出身苏联的在册权贵(苏联时期达到一定行政级别而由人事部门登记在册的高级干部),经济领域的精英41%出身于苏联在册权贵,经济领域余下59%的精英,大多数出身于在册权贵家庭和相应的权势家族。”

  巨大的贫富分化冲击着底层人民,加上新兴统治阶级的诱导,人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苏联的残余:是苏联的官僚体制导致了这一切,而斯大林就是这个体制的缔造者。

  在历史的进程中,漫天黄沙一时蒙蔽了人民的眼睛,他们看不到斯大林体制和赫鲁晓夫体制的本质区别,他们不能区别斯大林的一苏和赫鲁晓夫的二苏在阶级性上的质的差异,而把一切归结到斯大林的头上。

  二、2000-2014年

  一边是掌控了经济命脉并深度渗透政权的寡头,一边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俄罗斯的阶级矛盾极度尖锐化。寡头垄断了经济的一切命脉,深入渗透政权,官商勾结贪腐横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寡头资本主义不仅压迫人民,甚至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普京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台的。

  普京上台后,对内依靠强力部门,切断寡头干政的渠道,打击一切试图干政的寡头。在普京的打击下,寡头迅速分化,一部分试图问鼎的寡头被投入监狱或流亡海外,另一部分寡头退守经济领域,明面上不再干涉政治。此役之后,普京加强了对能源部门的控制,建立了以能源经济为核心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俄罗斯也凭借国际油价上涨的东风,迎来了长达九年的高速增长。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