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权: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024-06-04 363 0
作者: 黄汉权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核心标志、核心要素、形成规律以及实现路径等重要问题,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从历史逻辑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社会生产力每次出现大的跃升,都对应着新技术对旧技术的“创造性毁灭”。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发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机发明和电气应用,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突破,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肇始于划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人类社会由此从农业社会递次步入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时代。从历史经验看,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应,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产生和应用为重要标志,以包括算力、算法、网络通信在内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具有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交叉融合以及技术迭代加快、创新周期缩短等特征。伴随群体性技术的整体性突破,势必引起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深刻变化,给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进而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通过“技术—要素—产业”链条传导,最终形成新的生产力质态。

2.jpg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正在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2024年5月24日,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图为当日峰会现场体验区的超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柒”在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