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建设思想
【文章摘要】:廉政建设必须从思想文化上着手,只要做到思想端正、品德高尚、生活方式健康,自然就能自觉抵制一切的腐败行为。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本质的人就一定不会去贪腐了,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财货都是为生命服务的,过多的财货对生命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拖累自己生命,降低生命的活力。道德与人格是人的最重要利益,而任何金钱财货都是身外之物,而人一旦有了贪污的行为,自己的道德与人格就被自己破坏了。官员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的出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事业中,这样终身都不会缺钱缺物,一辈子都能生活得平安、自由、幸福。一个人如果喜欢追求奢侈、排场、铺张、浪费,喜欢搞形式主义、耍官僚主义,就一定会以金钱、以财货、以与别人相互攀比做为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就一定不知道己的根本利益是什么,这种人自然就很难做到真的廉洁。崇尚俭朴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知道廉洁自律是自己最大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利益。官员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威望,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才能从根本上保住自己的地位与权力。有了贪焚、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不阿的性格就会变得很懦弱;原本有尊严的人格就会变得很卑贱;原本很聪明的人就会变得很愚蠢、很昏庸;原本是慈悲、仁爱、心地善良的人也会变得不择手段的、毫无底线的恶魔;原本很纯洁的人格就会变得很污浊。超越生活需要的过多的财货对自己和自己的子孙都没有好处,相反害处倒不少。把身外之物看得过重的人,其思想就没有了自由,精神就被局限住了,人就被金钱所奴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有了腐败行为就一定是不会有好的结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廉政思想、贪污腐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建设思想
蔡长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指出,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上内容引用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5期,原文标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的重要论述》)。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出无数的清正廉洁、聪明能干、品德高尚、一心为民的官员。如:柳下惠、孔叔傲、长孙无忌、吕端、曹彬、陈庆之、林则徐……在中国的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我们的前人也留下了众多关于廉洁从政的思考。那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几千年来中国古人是如何论述廉政文化,具体又是如何开展廉政建设的;官员们是如何做到信念真诚而自觉地远离腐败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