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员了就去送外卖,未来可期?
导 语
近日,电影《逆行人生》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继《我不是药神》后徐峥执导的又一现实题材新作,影片讲述了互联网公司中层管理者高志垒在遭遇算法优化被裁员后,不得不转行成为外卖员,却依旧无法摆脱算法压榨的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但却触及了一个真实的社会议题:在经济下行、失业增多的背景下,送外卖、开网约车、代驾等零工经济似乎成为大家临时度难的一份救命工作。然而孙萍老师和打工人何思齐的这场对谈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份“救命”工作背后的“夺命”现实:资本主导的数字技术变革,到底是通过提高生产力解放了人,还是进一步压榨了人?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试图从一定程度上保障所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但这些努力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就在几天前的8月12日,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发生在杭州“底层互伤”的痛心一幕:某外卖平台一外卖骑手在送外卖过程中将栏杆踩歪,被园区保安拦下,因担心影响其他订单派送遂下跪,后引发现场人员聚集。
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发布了7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数据,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新高。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成为所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存压力,导致逆行的人生路上挤满了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同时又和自己对立的底层人。
还记得世纪之初,国营企业职工下岗潮来临之际,刘欢的一首《从头再来》给无数下岗职工熬了一碗碗鸡汤;二十多年过去了,一部《逆行人生》的电影又试图带给新生代劳动者生存下去的温情和鼓励。可是逆行人生,真的可以从头再来吗?让我们再次回顾2021年的这场诚食讲座,一起来思考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悬而未决的话题:如何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尊严与权益。
本文原发布于2021年10月,考虑到文章长度,重发时删减了最后的问答环节,读者朋友们可以点击此处《诚食讲座 | 人的逻辑和算法的逻辑:孙萍、何思齐对谈外卖骑手与平台的关系》阅读完整版,也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观看讲座回放录屏。
对谈者|孙萍(中国社科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平台经济和数字劳动、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何思齐(打工人,没有社工证的社工)
文字整理 | 侯弟、Ripple
责编|羽山子 决明
后台编辑|童话
《逆行人生》剧照 |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