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永远不能忘记新中国建国初那个年代的艰辛与辉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看到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迅速崛起的同时,不能不想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起步的?又是怎么历尽艰辛,披荆斩棘地走过来的?是谁为今天中国的腾飞打下的基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新中国建国初那个年代的艰辛与辉煌。
曾经在《知乎》上写文回答一位网友的问题——“有哪些有关大跃进的分析?”答文获得152 个“赞”。今天重读此文,仍觉得有时时重温这段历史的必要。
答文如下:
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年之际,最具权威性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刊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统计资料。根据其中工业总产值指数的数据可以绘出1952年至1978年的变化曲线(以1952年为指数100)。见下图。之所以考察这段时期,是考虑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的任务,各项经济指标均已超过内战前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考察起端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如以中共1949年接手时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经济废墟为考察起点,无疑会大大拔高表观的经济增长率,尽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恢复战后经济本身也是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另外,毛泽东于1976年逝世,但其基本经济政策实际上延续到1978年。
数据表明,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952年的16.6倍,相当于年平均增长率11.4%,这已经为各种研究文献所公认。这个增长率拿到世界上,无论与谁比都毫无愧色于“辉煌”二字。与起点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相比,几乎是它的2倍(印度从1949年到1978年的工业发展速度是它历史上的高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属于前列,年平均增长率为6%)。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同期数据远高于他们,这固然需要考虑基数的不同而缺乏可比性,但如以这些国家工业化初期相比,则同样远高于它们。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最快,以南北战争结束、进入国家统一后的经济重建算起,美国1870年至1879年的年增长率为3.1%;1880年至1889年为5.5%;1890年至1899年为3.3%,均远低于中国。
关键的是不能仅看数量,更要关注工业化的质量。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写道:在197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时,中国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该书描绘了毛泽东把他呕心沥血所创造的工业化成果交到他的接班人手里的,是“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