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县城婆罗门” 现象:小县城穷人家庭的孩子越来越难出人头地

2024-12-01
作者: 耿向顺 来源: 耿向顺

图片

  1

  年初,网上有个很火的词语,叫做“县城婆罗门”,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议论。

  县城婆罗门,指的是小县城社会,其实在这些年已经慢慢形成了比较固化的圈层,各个圈层之间的信息、机会、婚恋等都是不太流通的,处在这个小社会下层的家庭出身的孩子,无论是通过读书考大学,还是靠学手艺、做生意创业,都越来越难出人头地、有好的出路和工作。

  小县城社会中,人分成了好几层。

  第一层,是最有权或者最有钱的。

  要么在在政医教电公检法等系统内身居要职,要么在本地占据了很多产业商铺房产很有钱。他们要么是某个局的正副手,要么是某个重点学校的校长,要么是医院的院长,要么是某个年营收几千万上亿的本地房产基建/卫生医疗等方面小龙头企业的实控人.......

  他们人数不多,却掌握着一个小县城绝大多数的资源,而且相互都是很熟悉的人,经常都会一起聚会喝茶吃饭,相互之间要么沾亲带故、是老同学老朋友,要么有利益往来、互相配合合作,要么是孩子相互联姻,要么都知道彼此的一些黑料。

  他们基本上一个饭局、一次喝茶、一次唱歌喝酒,就能谈妥不少事、达成合作,他们形成了一个县城里最具有影响力的圈子,外人很难挤进去这个圈。

  有时候小县城,也会看到一些百万级别的豪车,一些几百万很贵很豪华的大平层楼房小别墅,会非常震惊:都会怀疑为啥在这个平均月薪三千的小城市都有人买得起,这大概率就是这群人的了。

  小县城社会的第二层:

  是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大体制内的普通人员,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央企人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的中基层岗位。

  特别的,在小县城,现在已经有很多全家都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了,这种家庭也是小县城里最幸福的家庭。

  一般来说,在小县城、小城市的相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人,是体制内较好工作岗位工作、有编制且父母双方也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有较高退休金)的人。

  如果有这样的条件,那即使这个人长相之类的条件一般,都是非常抢手的,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年轻人,相亲恋爱找对象都很想找体制内的(最好对方父母也是体制内的)。

  如果在小县城、小城市,如果小夫妻双方都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男女双方父母也都是体制内的(含已退休),那大概率就是幸福感最高的家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工作稳定、有保障,不用担心中年失业,工作相对体面、社会地位相对高,有相对好的薪资福利待遇(虽然是稳定的穷,但相对本地收入和消费水平基础上,也算是中上了),在体制内各个系统都有熟人朋友,到处都有关系网,工作、生活等办事都容易;

  父母有健全的医保、有较多的退休金,不仅给孩子增加负担;父母年轻时工作了很多年,单位分了房子或已经全款买了房子,还有存款能支持孩子小夫妻买房、育儿与生活;父母退休后时间很多,文化程度也不低,能在退休后帮忙孩子带孩子、管家里、搭把手;还因为工作了很多年,在本地有很广的优质人脉关系,能为年轻人能为孩子的工作提供助力。

  这个层级也是农村小镇家庭做题家们可以努力奔一奔的,然而现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还有很多父母也在体制内工作几十年、也同样考上了好大学的人&留学归来的人一起竞争,乡镇做题家们很难竞争得过。

  小县城社会的第三层人:

  是一些做生意的人,比如开超市、开餐厅、开KTV之类的小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还有一些接项目来做的包工头,一年可能挣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能 认识一些第一层的大哥能提供帮助,但收入不稳定,亏钱赔本的时候很多,生活质量时高时低,但也相对幸福。

  也有一些外出打工、去大城市工作挣到几百万之后回老家来买房定居生活的人,在大城市赚到不少钱之后回老家消费,那性价比就很高,但这样的人很少。

  还有一些是因为修路修城市等工程而征收土地和拆迁赔了房子和几十万上百万的农村人,这些人是小县城买房子的主力军,但一下就增加了很多可支配的财富,管理钱的能力却没上去,这些钱能不能守得住、能不能长期维持是个未知数。

  所谓的大家经常能看到的小镇贵妇、小城富人,大概率就是第二、第三层的人,他们的日子过得是十分舒坦的,县城里的房产、茶楼休闲等消费的主力人群就是他们。

  小县城社会的第四层人 :

  就是普通县城企业的工作人员(非体制内、非大企业)、工地上的工人、外出务工的民工、农村的农民、小摊小贩、服务员售货员等等,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能挣点辛苦钱,虽然不宽裕,但肯定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也能吃饱穿暖过得还行,可能还能存点小钱。

  小县城社会第五层人:

  就是那种家里没钱但在家啃老、心安理得当无业游民、身无分文也能混日子的那群人,虽然没钱,也被人看不起,被家人嫌弃,但别人躺得心安理得,只要有口饭吃有地方睡觉就行,欲望极低。

  当然,还有两群人,在县城社会是没有明确定位的:

  第一类,就是那种在县城混的,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和大哥混,成为大哥们办事的小弟,坑蒙拐骗小混混,这群人可以忽上忽下,一会儿大吃大喝,一会儿一分钱没有蹲大街过得惨巴巴,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干,聚众闹事的事情也干,主打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潇洒快活。

  第二类,就是读了大学之后,没有没考进体制、或者没有考上老家的体制内,而是选择到北上广之类大城市的农村小镇青年大学生,在外工作感觉还行,工资也还行,但花费也高,很难存下钱来,

  等到了三十多岁,见过很多世面,有漂亮的履历,但有点存款但不多,在大城市不好找工作、不好找对象,在大城市买不到房,回小城市又不适应,留不在远方也回不去家乡。

  不属于小县城、农村,也不属于大城市,就是漂泊在外的浮萍、游子。

  2

  这样的现象,在有部很出名的北大博士论文《中县干部》里也描写过。

  在小县城、小城市这样资源和机会相对稀缺的地方,大多数资源,往往都被很小的一部分人掌握着,,这些小地方的资源体系内占据了话语权的人,优质资源和机会肯定也优先照顾自家近亲和子女晚辈,这些人沾亲带故、相互熟识,门当户对的家庭又会通过子女联姻之类的方式,强强联合形成强大的家族联盟,组成的小县城关系网、合作网络牢不可破,形成了“县城婆罗门”。

  他们不断结盟,不断发展自己的人,让自己家族在本地社会、生态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挤占那些普通家庭孩子的上升空间。

  有了祖父母辈和父母辈们的积累,三四代们只要不是草包、傻子,否则再怎么能力平庸,也大概率能在长辈的运作支持下,拿到底层家庭孩子非常努力可能也拿不到的资源与机会。

  没背景没关系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得到很好的资源与机会,连相关的门槛和有效信息都接触不到,该怎么准备、怎么规划、锻炼什么能力等都不知道;而别人有家庭背景、有关系有信息有渠道的人,从小就在被按接班人的标准在培养,早早就开始做好了准备。

  这就是烟草、电力、能源、银行之类行业就是如此,会有连续几代xx人努力奋斗的现象,萝卜坑很多,没有关系背景的门都进不去。

  可能,好的机会、资源和工作,就只会像HIV一样只通过血液(家族亲戚关系)、母婴(直系亲属)、性(婚姻或情人)等特殊关系传播,能让普通老百姓子弟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常少。

  你寒窗苦读二十年,怎敌得过别人三代人的接力和积累,这就是现实,很无奈很残酷,真的没办法。

  虽然大城市虽然也有这样的现象,且大城市的婆罗门阶层关系网更大、更复杂、更坚硬难以突破,但因为城市足够大、资源足够多,一般普通人还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还是有很多的资源和机会,一般外来打拼的人还触摸不到需要动用各种高级关系。

  越是在小县城、小城市这种优质资源与机会稀缺的地方,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所以才有那句话,叫做:父(母)强则留乡里,(父)母弱则走他乡。

  父母和家族比较强的话,留在老家有家族照顾,但家里无钱无势的话,只能选择去相对公平、资源更多的大城市,才能获得一些生存发展的机会与资源,才能挣到一些钱。

  3

  我从小在十八线县城农村长大,对此深有感触。其实这种现象在二十年前就存在了,今年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会感觉县城婆罗门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了。

  在二十多年前,农村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然后回老家进入体制内工作,然后结一门好婚姻,真的可以带领家庭晋升到一个新的层级。

  有些从老家农村走出去的叔叔辈的亲戚、认识的长辈,的确靠着在90年代考上中专大专,然后顺利进入了体制内,当教师、当医生、当公务员。现在已经在地方体系内小有影响力了,当校长、当主任,做到镇长副镇长级别及以上的也有了。

  他们在地方有较大的权力,能办很多事,也有有车有房有钱了,能对家族中的亲戚和晚辈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有人撑腰、说话,家族中的人说话办事都要有底气一些。

  所以老家人对让孩子进体制拿铁饭碗、当官有很深的执念,非常崇尚铁饭碗和当官。当年我大学毕业后,父母、家中长辈都极力让我回老家考公务员。

  如果我能考进体制内“当官”如果考上并担任了较为重要的岗位,这样家里家里就有了能说得上话、能办得了事的“靠山”。

  七八年前我本科毕业时,确实是有机会考进体制当公务员、考比较好的岗位的,那时候考公考编竞争还没那么激烈,只是我当年没选择走这条路。

  然而,现在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即使考上了很好的985211,也很难和叔父辈通过读书考上很好的岗位,大多都挤破头考事业编、基层公务员岗位、教师岗位,小地方也985211硕博扎堆,老家18线县城中学的教师门槛已经被提到211研究生优先了。

  没有家庭背景的农村孩子很难再通过读书上大学然后回小地方考入体系内好的岗位并带领家庭上一层级了;小市民、农民,想要挣钱只能挣少量辛苦钱,挣百万级千万以上大钱的机会也很少了;普通家庭农民家庭的孩子,想要考上好大学也越来越难,概率越来越低,教育投入高但教育回报变低,靠读书改变命运也变难了。

  如今,普通家庭和农民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亲戚提供不了荫蔽、支持助力,那无论是通过读书上学,学手艺学技术,还是创业做生意,想要出人头地,都越来越难了,生存和发展空间都十分有限,只能考大学或打工外出去大城市闯荡,或在老家躺平。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