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读了莫言的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莫言的全部


  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还得多说几句。关于莫言现在是网上热门的话题,这一轮舆论风波还是由司马南的一个视频,对莫言的一句话进行点评引起的。

  莫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我有一个偏见,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虽然,这句话的前提虽然加上了一个“偏见”,但是,这也说明了莫言的文学观。

  “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莫言的这句话不能说他不对,文学艺术可以揭露,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揭露人性的丑恶,但是,他的这句话的确有些太绝对了,起码是不全面的。司马南先生在这个视频的评论中,只是提出与莫言不同的观点,也算是个补充,司马南认为,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揭露,也可以歌颂,比如歌颂我们的时代、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祖国、歌颂英雄模范人物、歌颂母亲、歌颂爱情、歌颂友情等,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用文学的形式进行歌颂呢?

  历史上歌颂的文学作品有的是,比如家喻户晓的《花木兰》,不就是歌颂一位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吗?

  公正地说,司马南的观点比莫言的观点,应该说更全面,更正确,即文学艺术即可揭露,也可以歌颂,这有什么不对呢?

  司马南的这一点评,立即招来莫言的一些粉丝的围攻,说司马南断章取义,说司马南外行批评内行,说司马南为了蹭流量等等。

  当然支持司马南的网友仍然占多数,这场舆论风波虽然遭到莫言部分粉丝的阻击,但是,却阻挡不住此次舆论向纵深发展,进而又有网友扒出莫言这位主张不唱赞歌的中国作家却为日本唱起赞歌的文章,同时也引起对莫言的文章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质疑。

  的确,莫言的成名作,尤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几乎没有歌颂祖国、歌颂我们这个社会制度、歌颂英雄模范的文章。

  莫言是军人出身,他在人民军队服役二十一年,应该说莫言算是一位军人出身的作家。实事求是地讲,莫言能走上文学之路,能有今天,离不开部队的培养,离不开部队各级领导和组织的关心、教育和帮助,同时也离不开战友的关心和帮助。任何一个在部队取得成就的人都会这样认识,也会这样说的。但是,在莫言的成名作中,或者是他成名后的演讲中,却很少提到他在部队这一段的生活和锻炼,更没有表示过对各级领导和组织的感谢。

  我看过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视频,四十分钟的演讲,大多数内容是谈他母亲对他的影响和教育,谈他小时候的苦难生活等,但是对他在部队二十一年的生活和工作基本没有提及,更别说他感谢的话了。

  但是,在他的演讲最后,却讲了他在部队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他在办公室里看书,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向他对面座位上看了一眼,说了一句“奥,没人啊!”,这时莫言回怼道:“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怼得面红耳赤,很尴尬地离开了。他还讲到,自己洋洋得意一段时间后,又感到内疚。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莫言的枪指向很准打的也狠!百姓都发声了党员应发怒!
0条回复
如今是牛鬼蛇神的舞台
0条回复
莫言说:毛主席的去世,“与他家的牛有关系!如果毛主席活着,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读者仔细品品这句话,语言何其毒也。
0条回复
当今有适合莫言生长的政治土壤,才会有莫言对毛主席刻骨仇恨的表达。
1条回复
深切怀念小人时期,反M的才能得到重用
2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   330回复
集文人的恶毒于一身,非莫言莫属!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