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怎样炼成的?
莫言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
那是一个用美西方的审美和价值观,讲述传统东方故事的时代,那是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文化上自我否定,活在了别人思维模式中的时代。
主旋律就是《河殇》,《丑陋的中国人》就是自我鉴定,而莫言的《丰乳肥臀》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巅峰。那时的中国文化界,在对美西方极度崇拜、极度自卑后彻底完成了身心的皈依,在文化上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主宰。
“汉儿皆作胡人语,却向城头骂汉人”。那是一个西方的月亮是圆的,西方的空气是甜的,除了美国的道路我们无路可走的时代。那个时候贬低中国人就是政治正确,就是“睁眼看世界”,就是时代风尚,就是中国好声音。
那是一个中国文化严重内分泌紊乱的时代,那是一个西方现代劣质文化和中国传统糟粕文化疯狂交媾的时代。我们几十年来看到的文学和影视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的滥觞。
那个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不仅仅有莫言,还有他身后数不过来的知名人士。他们站在聚光灯下,掌握着扩音器和麦克风。当他们集体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惭形秽时,自信和自尊也就成了奢侈品。
不想多提外部对中国的渗透和侵略,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征服,但是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拥抱歌颂这种征服的,在人类历史上却十分罕见。
当我们把美西方作为文化上的宗主国,当我们承认他们的文化百分百垄断了正当性的时候,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便荡然无存,自然而然地成了别人的文化奴隶,成了精神和文化的亡国者。这是美西方对中国最有耐心的一次文化“投毒”,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遭受的最大一次文化劫掠。
莫言获奖后的喧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在那个时候,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国人的好坏,只有外国人说了才算数。从诺奖的“颁奖词”和莫言的获奖感言,以及整个文化界传媒界朝圣般的欢呼声中,几乎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文化上被征服的全部特征。
“有关部门”盛赞莫言在文化输出方面的贡献, 却没有意识到他们赞扬的恰恰是文化输入的成果。可谓是南辕北辙,以辱为荣,不知所谓。
我不知道西方为什么把诺奖颁发给莫言,但是我知道莫言笔下的中国是符合美西方需要的中国,尽管这不是真实的中国。
我知道在摧毁中国人的自尊心和道德感,最终在思想上控制奴化中国人这一事业上面,在美西方的眼中,莫言堪称完美。他们颁奖给莫言,可谓慧眼识人。
美国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原子弹,也不是高科技,而是他们在世界上拥有无数个莫言。这种文化霸权相较于武力的投入,不但成本很低,效果却常常出人意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