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生的穿“日本和服”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8月15日是日本的投降日,但是日本人始终没有说投降,他们用的是终战。
8月10号在江苏苏州淮南街,又发生了一起中国女孩穿日本和服事件。这个事件当时并没有引起舆论的关注,而是在8月14日有人发出一段短视频,才引起了网上舆论的强烈关注,并上了热搜。
因为这一段视频时间很短,从视频中我们仅仅能看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和一位没露出上身的穿警服的男子的对话,隐约能看到周围还围了不少的观众。
引起最大争议的一点就是警察以“寻衅滋事”为由将这位女子带走调查。
之所以说引起争议,主要是指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认为这名中国女子穿日本和服,尤其是在日本投降日的前夕,穿着日本的和服招摇过市,还进行拍照,这是在故意挑战中华民族的感情,故意的找事。
另一种观点,是以胡锡进为代表的指责警察将这位穿和服的女子带走,没有法律依据,而警察提出的那句“寻衅滋事罪”也不符合这一条款。
另外,持这一观点的人还举出了如果连日本“和服”都不能穿,那我们为什么还开日系汽车?还用日本照相机?
对此,我也对这件事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我对发出这段视频提出质疑。
一是8月10号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到8月14号才发出来?
二是这段视频为什么没有反映全面情况,没有反映前因后果,也没有周围群众围观的场景,而只是单单的将警察和这个穿和服女子的对话播放出来。这里面是不是有人故意这样操作的?故意地引起人们的争议?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
第二,警察将此女子带走调查是不是应该?
目前,仅仅依这段短短的视频,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此次事件全部经过和真相。这段视频只能反映当地发生了这一事件:即,一位中国女子,在日本投降日的前夕,在苏州的淮南街穿日式“和服”照像,被警察带走调查。
如果仅仅依这个短视频的内容,警察就以“寻衅滋事”带走调查,单纯地从法律的条文来考量,显然有失公允。
第三,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们看问题时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看,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更不能孤立地就警察这句对话,就认为警察带走人不对。
这几年,日本在中国大搞文化渗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说在中国多地兴建“日本风情街”:今年又有20多个城市准备举办日本“夏日祭”活动等等,这都是一种文化渗透,他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作用。大连的“日本风情街”,正是在遭到广大爱国网友的批评和抵制下,才被迫不得不关闭的。
这几年,每到特殊的日子,比如说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子,在日本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在日本投降的日子等。在我们国内总是会发生一些挑战中华民族感情的、匪夷所思的事件,比如说去年就在多地、发生了多起在自家车上张贴“日本太阳旗”、“日本军刀”、“支那制造”、“大东亚共荣”等内容的“车贴”事件,警察同样出面进行调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