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晨哲学文稿评价【续】

2023-02-26 798 9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前言:我把赞同与分歧罗列出来,同时也阐述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克思哲学在众人眼中也是如此。当代社会优点,就是准许思维自由,不强求一致,这也是创造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发散离异的思维,是为了启迪磋商,认同与批判都是具有思维功能的表现。45年前我在大学里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和金融,读的第一本大部头著作就是《资本论》,然后读过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著作,到了45岁几乎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和哲学著作。我认为还是马克思哲学有道理,切近社会历史和现实。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逝世于1883年3月14日,我想从现在起到马克思逝世日和诞生日,借着评述刘光晨哲学文稿,阐述一下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非常感谢《红歌会网》,能发表我的长篇大论文章。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部分第二段落的阐述,也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解释,这与《费尔巴哈提纲》11条也是最后一条一致。

  笛卡尔以前的哲学主要是解释世界,而以英法唯物主义为代表却是在或明或暗的指导人们如何行事。以德国的康德三大批判为代表,明确提出人们行为准则,对于实践的干涉。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更为明显,马克思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也是理所当然。主义是一种理论,到了马克思时代,标与不标‘实践’这个定语,都改变不了哲学干涉现实的意图。我在前文说到,马克思把感性现实、感性物质生活作为自己理性的对象,其哲学特征就是要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实现人的本质回归,二重本质在所有人身上再现,改变人类异化趋势,社会的不平等、非正义。在此限定语‘实践’,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外,并不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劳动在原始社会,是生产人类自己物质生活的代名词、同义语。而到了文明社会,除了劳动、生产外,还有实践这个概念。最初与劳动关联,而后泛指人类的一切物质活动,思维以用唯心论指导,比如基督教做弥撒,也是实践活动,却是在宗教意识的再现,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等。做弥撒,实践可以用唯物论指导也可神创论作指导。除了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专有名词,泛指的‘实践’唯物主义,却是做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勾当。

  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实践,标明主体是劳动者,脱离劳动创造的实践不代表人类发展的趋势。由于我上网初篇文章即是对‘实践唯一论’,对实践这个词相当敏感。对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相关文章做了广泛阅读,此后阅读了马克思相关原著,我国哲学家的一些解析。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崔唯航先生的观点鲜明:马克思哲学超越了唯物唯心的窠臼。正像马克思本人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