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悲歌又响起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微信里一位网红唱的《国际歌》视频非常火,达到了“10万+”。在此之前,我们经常看到的场面都是电影中的场景:很多革命志士在走上国民党反动派刑场的时候,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都会演奏《国际歌》。不过,近年来风行全国的群众红色文化活动结束时也都合唱《国际歌》,正如上述视频火起来一样,这是脱离毛泽东思想四十多年来底层劳动人民的又一种声音。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工人阶级在巴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两月后革命失败。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亲眼看巴黎公社惨遭镇压,创作了这首雄浑悲壮的《国际歌》歌词 ,16年后才得以发表在他的诗歌集中并被皮埃尔·狄盖特谱曲。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现在也是又该响起《国际歌》的时候了,试问:现在的劳苦大众还是八小时工作日吗?有双休日吗?每年的国际劳动节,全国底层劳动者休息了吗?为什么科技的发展非但没有给广大劳工带来8小时工作日,还有人热衷于推导996和007?是万恶的私有制!
1978年私有制开始操作,知青返城不能安排工作,就推行商品私营经济;农村施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致使毛主席的农业现代化体系全盘破坏。此后数年,无事可做的的一部分人,因为违法乱纪被“严打”枪毙判刑一批;然后,又开始大规模下岗改制……仅从1992到2002年,累计下岗7601万人。在下岗工人眼中,那是天崩地裂、血泪斑斑的年代。
知青下乡参加劳动,是毛主席用知识改变农村,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布局,当时绝大多数知青是高高兴兴到农村广阔天地去的,他们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一种责任。如果按照毛主席的路线走下去,今天的农村应该是一个国营农场式的现代化新农村,那么都会有事业编制的工作和退休后的社保。但是,知青上山下乡被某些人当作“伤痕”大肆渲染了40多年,还写成小说编成剧本旨在丑化毛主席时代。现在的所谓文学“大咖”梁某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叫嚣。
如果按照毛主席的工业化路线走下去,现在也不会有悲催的七千万下岗职工群体,他们也不会有社保、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的丧失,这些影响几代人的巨大劳工群体,才是共和国真正的“伤痕”。
与其相反,另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却是一个传播真理、体恤下岗工人和新劳工群体的人,他就是已故的南开大学艾跃进教授。他在弥留之际是反复听着国际歌而走的。艾老师的心与热爱毛主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是相通的,我是百度他的所有视频进行收看才得到灵魂洗礼的,他是我未曾谋面的红色文化的导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