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男:说说臣妾们虚拟的胡子
曾经在一篇小文的篇首写了个谜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打一物。那一物其实是男人的一把胡子。
胡子是男性主要特征之一。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表现。在我早年的认知里,留有大胡子的人,一般都是乱世的“出类拔萃”者,甚或是一代枭雄。刘备的鼻涕胡子一把抓,关公的三绺美髯,张飞的“颌[hé]下扎里扎煞一副黑钢髯”,说起来太远。其实也简单,没胡须就不算是真正的男人。
近一点的有军阀袁世凯,张作霖,阎锡山,他们要用两撇小胡子,显示他们的威权。画画的张大千,则是长须冉冉,示人卓尔。而大师梅兰芳的蓄须,为的是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体现出大师对中国人民族气节的伸张。鲁迅先生不怒生威、威风凛凛的两撇浓浓的胡子,则是先生的脸部标配,犹如在投枪和匕首上,加上了嘤嘤带响的一缕红缨,刺向黑暗的夜,会对敌人的心理产生震慑。
当然也有老一代的革命家,曾经特意留下一把胡子,蓄须明志,以示必待革命胜利,方才要怎样的刚强意志。周总理留大胡子则是数次帮助他化妆脱险。长征时一直留着大胡子,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刮脸刀。还有几位著名的大胡子,贺胡子、王胡子和孙胡子,分别是开国元帅、将领。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是革命家。至今令人敬仰钦佩不止。
也有女革命者,在执行某项任务时,化妆成男性,贴上一条假胡子。那是为了安全而掩盖自己的性别。因而在某些时候,胡子并不能作为判断性别和身份的唯一根据。而且那大抵是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也因此就有了快板书里,国民党猖獗时,大抓红胡子,蓝胡子,大胡子,小胡子,花白胡子,络腮胡子的恶行。
至于眼下,一些中青年演员,留着胡子,多是因为剧情和人设的需要。而底层的老年人,因为生活艰难,邋遢潦倒,没有条件和心情修饰,因而布满皱纹的老脸上,黑黄花白,胡子拉碴,像遭了灾的庄稼。这并不能够给他们增加男性的魅力。在他们那里,胡子仅仅是男人的表象之一,没有更多的意义。
从卫生和形象的角度看,留胡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尤其是女人,如果在嘴唇上长出一圈淡淡小胡子,那往往是由于基因或某种食物在身体当中作祟。现在是有办法处理的。比如用去除毛发的药,等等。若不仔细看就不显眼,也可以不管,都在可以理解和包容的范畴。
有人说,胡子有许多种,有黑髭 、白须、 银须、 黑髯 、美髯、 虬髯、 长须 、小胡子 、络腮胡、 仁丹胡、 连鬓胡、 山羊胡、 八字胡 、花白胡子 等等。不一而足。但我以为,还有一种胡子,没有统计进来,那便是假模假式的虚拟胡子,即本不长胡子,却装作有胡子。目的无非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给人以假象,令人误以为他们也是一条忧国忧民的汉子。此等“胡子”着实令人厌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