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是什么?
过去,我国的教科书一直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这里,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又是最为根本的矛盾。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社会需求是人类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那么,人类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呢?是人类社会的需求。
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 马克思又说:“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前者的前提。” 马克思还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是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马克思的思想非常明确,人的需要是生产的目的、动机和动力,是人的需要使人从事生产活动,需要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不仅满足人的需要,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如此反复进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见,人类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可以说,社会需求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源泉,没有社会需求的生产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其生产力难以发展,而且也不可能长期存在。
二、目前世界上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从总体来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经济体系。近两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经创造了很多很大的生产力,但由于其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近几十年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却越来越乏力。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社会有效需求增长不快。
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看,最初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曾经得到快速和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社会贫富差别不断加大,一方面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越来越富,另一方面是广大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剥削下越来越穷,因此在社会消费上就存在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经济学理论把消费者需求分为消费者实际需要和消费者有效需求两个概念。消费者实际需要是指假设价格为0,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数量。例如,当价格为0时,某个家庭需要的洗衣机为一台,超过一台的洗衣机,这个家庭也不需要。而消费者有效需求是指在一定的价格之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例如,对于某一个消费者来说,如果每斤大米为3元时,他愿意每天买1斤,那么这时他对大米的有效需求就是每天1斤。而当每斤大米为5元时,他愿意每天买0.7斤,那么这时他对大米的有效需求就是每天0.7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