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改革和发展如何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为什么改革产生了人民群众缺乏获得感的问题?”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因为产权改革。产权改革的结果,一方面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长采用了追求资产增殖的方式,这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另一方面,产权改革除了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之外,还把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而私有化的结果就是两极分化,让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走向贫困。产权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而私有化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而且还会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下降。

  四十多年的产权改革,形成了由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而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造成人民群众缺乏获得感的现实。

  为什么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会使人民群众缺乏获得感?

  因为资本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生产力是满足资产者利益要求的剩余价值生产力,而不是满足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消费价值生产力。

  一,生产力具有剩余价值生产力和消费价值生产力的区别。

  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是相通用的,生产力只是“社会生产力”的简称。它是指在现实社会生产中发生实际作用、能够生产使用价值的力量的总和,它不仅是一个社会范畴,而且也是一个经济范畴,不仅包含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大辞典》第15页。张跃庆张念宏主编;海洋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马克思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影响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时期”,“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结合起来的一一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

  从这里我们看到,现实中的生产力,都是社会生产力,即都是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力。而且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作为资本家“资本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的”;在《共产党宣言》则更明确地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这里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讲得是非常直白:那就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生产劳动只是生产资料增殖的辅助手段而已,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范畴是非常明确的。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