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不懂主体劳动者与雇佣劳动者的区别,是另一种无知
关于《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过去“大寨模式” 的不可持续性!》(今日头条:首发2024-05-25 10:07·小石观世界)一文的荒谬性,前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此文的第三个荒谬之处:完全不懂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性,用西方经济学的雇佣劳动者的思维套用于作为主体劳动者的行为特征。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这样说的:
“西方经济学第二个特点要求生产要素的自然流通,这里的要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等,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通,不仅村内村外流通,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流通,这样市场蛋糕才能做大。过去大寨模式典型的一个特点,农民要离开村必须要申请,请示,批准后才可以,全国其他村大部分也是这种情况,自从小岗村单干后,不想种地的农民可以自由进入城市做工或者创业,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一些大户种植,这样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促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种粮大户,城市工人收入都有提高,这就是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结果,所以过去的大寨模式没有做起来正是因为违背了这一规律。”
文章作者的看法其荒唐之处在于,完全不懂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主体劳动者与雇佣劳动者完全不同的性质与行为方式。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什么人最自由呢?
就是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所有者。为什么劳动力所有者能够自由?因为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如果你是一个农民,有那一亩三分地,你也不能脱离土地,而要把一亩三分地种好;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家店,你就得守着自己的店,或早或晚,都要有人在店里,有顾客来就得招待;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老板,那你就更不自由了,上班固然要做许多事务,下班后甚至晚上你也需要去参加各种应酬和交际活动。而劳动力所有者,除了按照约定为资方或企业提供劳动力的使用时间之外,他都是自由的。另外,他在某个企业工作不满意时,也可以重新选择一个企业进行工作,这也是一种自由,即雇佣劳动者的自由。因为一无所有,才有自由,而作为主体存在的,无论是资产者还是劳动者,都是不自由的。
在人民公社的大集体中,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行,每个农业劳动者不仅仅是劳动者,同时他也是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作为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他需要和其它劳动者一起,联合起来,利用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满足公共的和个体的需要。因此,他必须按照生产队的相关规定和纪律,合乎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从而使生产队的生产能够满足自己的个体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服从社会生产客观需要,是社会生产能够合乎自己利益要求的必要前提,这对于任何生产方式都是一样的,不独是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