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究竟是谁“误解”了历史唯物主义?

2024-08-16 1798 1
作者: 林之辛 来源: 红歌会网

  伟人离开我们有近半个世纪了。可是,随着他的身影的离去,对他的关注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热”了。一方面,更多的人从现实的体验中,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中,加深了对他的思想的理解,激起了进一步学习领会他的思想的愿望;另一方面,质疑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停。形成了思想战线上的尖锐对立和斗争。

  在这些质疑声中,最危险,最应该引起警惕的是——出现在官方正式刊物,把否定的矛头指向伟人的世界观,历史观等根本问题的论调。因为这种论调如果成为主导思潮,犹如釜底抽薪,势必从根本上颠覆在伟人指引下新中国对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选择。

  事情是从中国的哲学界开始的。新中国建立后的哲学界原本一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它却带头向毛泽东思想挑战。这也应了毛泽东一再预言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规律,事物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5月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出了一篇题为“试析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的文章。文章在引出毛泽东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论断——“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用这观点解释历史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观点反面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之后就断言:“这种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阶级斗争的说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文章认为毛泽东自民主革命时期就对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误解,从来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其重点要说的是:“问题在于,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特别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以后,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仍然没有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提上日程。”“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毛泽东却几乎没有进展。因此,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一直未能消除。”作者认为这种“误解”的后果是:“在毛泽东不断扩大对阶级斗争的认识的同时,真正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东西——物质生产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该文首先提出作为质疑的论据是:“承认阶级斗争不等于达到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就已经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论述过阶级和阶级斗争。然而,这位身为哲学研究员的作者似乎“忘记”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人所共知的事实,作者难道视而不见吗?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