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切·格瓦拉诞辰九十四周年:这个世界应该是革命的
其实,切的生日并非广为流传的6月14日或15日,而是在5月的某天,是他的父母为了掩盖未婚先孕而错登。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今天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斗牛犬”、永远“理想主义又浪漫主义”的革命家: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
1
他出生于1928年的阿根廷富人家庭,亡于1967年的玻利维亚丛林战斗。
他出生于星星之火正在燎原的共产主义起势之时:1928年,刺破帝国主义垄断、已成立六年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更东边的中国,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并先后组成第一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建立起多块革命根据地;
他逝世于反对美帝国主义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革命浪潮的蓬勃之时:1967年,文汇报根据毛主席“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的指示,正式对外发出“在今天的条件下,发扬大民主,只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决不会削弱无产阶级专政。打掉那些束缚群众手脚的清规戒律,打掉那些千奇百怪的旧框框,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革命就是无罪,造反就是有理!”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进一步号召。
从1928到1967,短短的三十九载生命征程,他一直在革命,他一直是一个革命着的人。
“革命者切”,留给了这个世界最火红、最纯粹的一段理想主义的战斗人生。
从今天的视角,可以先看一看格瓦拉的家庭:他的母亲是阿根廷贵族后裔,有着纯正的西班牙贵族血统,他的祖父是秘鲁最后一任总督,他的父亲是阿根廷名门之后……
这样一位出生在上流门阀家世中的孩子,且是五个孩子中老大的孩童(可以最先接触家族资源),日后却成为一名满世界颠覆亲美政权、推翻资本财阀、力图消除阶级贫富分化的游击战士。
一切,恐怕要都源于他1950年即22岁那一年开始的两段旅行:环阿根廷全国游历(耗时六周,途径内陆二十个省)和一年后靠着一辆摩托车的环拉丁美洲游历(耗时一年,途径六个国家)。
正是在那两次极尽见闻的南美游历过程中,年轻的格拉瓦亲眼目睹了拉丁美洲沦为美帝国主义的后花园以及本土买办统治者奴隶的惨状:几乎所有农作物和工业制品都被美资企业掌控;文盲率居高不下;底层民众的健康医疗保障和受教育权益无从谈起,上流精英阶层的生活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奢靡,而贫民窟里的农户乞丐们却面临着每天吃不到一顿饭和预期寿命不足50岁的悲局;且拉美各国的当权者还在配合着美国入侵者推行一系列愚民政策,妄图将拉丁美洲这片大陆世世代代打造为美国垄断资本的私家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