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苏联模式失败的教训及启示
摘要: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度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为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家解体的形式宣告失败,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实践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吸收、借鉴、改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苏联模式;现代化;社会主义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自16世纪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便成为贯穿东西方发展的主线。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形式,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具有不同“模式”的,研究现代化,需要研究“模式”问题。1美国学者巴林顿·摩尔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差异梳理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模式;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模式;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巴林顿认为,这三种模式不但在发展序列上相互接续,而且在因果链条上辗转递进。西方民主道路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模式开启了大门,法西斯主义在俄国和中国失败,直接引爆了社会主义革命。2毫无疑问,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它存在的74年间,取得过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在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苏联模式是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3纵观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可以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从经验到教训的样板。当然,评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苏联模式,不能因其失败就片面地予以否定,而是应当辩证地汲取其经验教训。
一、始终未能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桎梏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经过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方案,即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在政治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全面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是一种国家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资源配置与财富分配,从而实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模式。从经济上看,苏联模式的确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但如若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作为俄罗斯整个现代化链条中的一环,苏联模式始终未能摆脱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的桎梏。
俄罗斯对现代化的追求,始于彼得一世改革,此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主题一直是追赶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以追求军事强国地位为目标的赶超型现代化道路。强国和扩张成为俄罗斯现代化的主轴,据统计: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最初形成的莫斯科公国,土地面积只有1300平方公里,到145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时,俄罗斯的版图已达280万平方公里。从伊凡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台的370年间,俄罗斯的版图从28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280万平方公里,扩大土地7倍多,平均每年扩张达54万平方公里。4对于历代沙皇的领土扩张,斯大林是持赞许态度的,对批判沙皇扩张的马克思、恩格斯则表现出不满。莫洛托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作为外交部长,我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尽量扩大我们祖国的版图。看起来,这个任务我和斯大林完成得不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