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忠武:四渡赤水出了个毛泽东
被史家誉为中国为军事史上第一人的毛泽东主席,他向1962年慕名来访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自己一生最感自豪的战役,不是众所周知的1948年内战时的三大战役,而是1935年的四渡赤水战役。
毛主席为什么这样高度评价这场战役?考其原因,不外下列三个:一是本是不懂军事的一介书生,但为形势所逼,而不得不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枪杆子搞革命。这是他人生重大的转捩点,因此铭记在心,永难磨灭。
二是四渡赤水之役,是毛主席在红军和中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不顾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和职责(博古是党的最高领导、周恩来是军事决策者、朱德是红军总司令),不顾自己在军事专业领域是个门外汉,更不顾共产国际顾问太上皇李德飞扬跋扈君临的权威,毅然挺身而出,出谋划策,头一次指挥红军从事这么大规模、这么富有重要战略性重大意义的战役。结果以胜利告终,从而挽救了红军、党和中国的革命。所以,在他人生的经历中,头一次起了这么大的作用,作出这么大的贡献。
三是四渡赤水前,湘江之役使红军遭遇了空前的溃败,从八万人锐减至三万人,大部分家当都扔进了湘江,元气大伤;连同共产国际保持联络的无线电发报机也沉入湘江之中。不过,倒是丢的好,从此中共不必事事请示不懂中国国情的外国人,可以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总结而言,这时的红军,内忧外患交逼而至;内忧者士气低落,看不到希望前途;外患者则为蒋几十万的追兵,加上空中的飞机不停的轰炸,稍有不慎,红军都有被蒋剿灭的危险。这绝非夸大之词,实际形势或有过之!
四渡赤水,就是在样的恶劣的时空背景下发生的。
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时势,造就了毛主席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一代战神!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1935年初四渡赤水的实际历程。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底土城战役失利后,毛主席令红军在土城至猿猴场一线的各个渡口分兵三路,西渡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向川南前进。
二渡赤水。
同年二月中下旬,乘贵州空虚,从扎西掉头东进,在川南的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重入贵州,把尾追的蒋军抛在长江两岸。3月初,直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取得长征以来最大胜利。因毛主席指挥有功,毛主席成为前敌司令部总政委。3月中旬成立新的三人团,后称军事领导小组,周任组长,毛主席负责指挥红军。
三渡赤水
三月中旬,蒋采用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建议的碉堡战术,广建碉堡,企图重兵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一带。毛主席则突然北进,在茅台三渡赤水,再度进入川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