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揭开红色中国神秘面纱,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向他敞开心扉,长眠在北大未名湖畔

2022-11-19 1908 0
作者: 孙国林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1936年,长征到陕北的中共中央,为了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粉碎国民党的政治“抹黑”,让外界了解真实的红区情况,在党的历史上开创性地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党中央主动邀请或欢迎中外正直的人士来访问,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斯诺是回应中共对外开放方针,应邀访问陕北红区的第一人。他的《西行漫记》等著作,向世人介绍了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和党的政策,起到了正视听、助革命的强大作用,一时名扬天下,这是党的对外开放方针的重大胜利。斯诺此访的意义在于,为外国人来访开了个好头,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改善了党的政治生态环境。但是,还有许多鲜为人知、饶有兴味的故事,他并未写入《西行漫记》中。本文择其要者,以飨读者。

  踏上“伟大的探险”之路

  斯诺1936年到陕北“探险”前,已在中国生活了7年。

  斯诺的祖父塞缪尔·斯诺,担任过美国首任驻广州领事,他少年时就听到过关于中国的故事。1928年,不满23岁的斯诺经夏威夷、日本到了上海,身份是周刊《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来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上海的特约通讯员。从1929年起,斯诺开始遍访中国内地的主要城市,以及东三省、内蒙古、两广、云南、台湾等地,对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同情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斯诺曾以战地记者身份前往东北采访。返沪后,又经历了“一.二八”抗战。他根据见闻,在1932年底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远东前线》,颂扬东北和上海军民的英勇抗战。同时,在书中根据第二手材料,对江西苏区的情况作了报道。

  斯诺是怎样产生访问陕北动机的呢?这事与宋庆龄有关。他为撰写宋庆龄传记,1931年9月在上海拜见宋庆龄,进行了多次长谈。他被宋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并同她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关系。经宋庆龄的介绍,斯诺结识了鲁迅。在他们的影响下,斯诺“在对中国的现实认识上,来了一个飞跃”。后来,在鲁迅的具体指导下,斯诺编辑了英文的中国左翼作家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

  1933年秋,斯诺离开上海到北平的燕京大学新闻系执教,并在这里结婚安家。在此期间,他同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来往密切,并且和他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一起积极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正是从这些学生那里,他得到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新闻记者的敏感,使他立刻萌生了要到陕北红区,亲眼“看一看蒋介石费了十年时间试图‘清剿’的究竟是些什么人”的念头。但怎样去呢?一时无策。1936年春,斯诺又去拜访宋庆龄,表达了这一愿望,宋表示赞同并愿帮助。时隔不久,宋庆龄接到有关人士转来的中共中央的电报,内容是请宋帮助邀请一名诚挚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访问。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