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浪漫的英雄主义

2024-09-10 224 0
作者: 温伯陵 来源: 温伯陵公众号

  1

  1917年是教员学业精进的一年。

  那年4月,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详细阐述了国人武风不振的原因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并以清初学者颜元、李塨的“文而兼武”思想为依据,号召国人遵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努力锻炼身体。

  6月,他给萧子升的读书笔记作序,其中写道:“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用这种儒家理学的方法论,勉励好友努力上进。

  8月,他给黎锦熙写信,更是讨论了“大本大源”的问题。

  教员认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变法图强,都是从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等方面着手,但这些都是皮毛,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要想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必须改造中国的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便是宇宙的真理,改造中国的大本大源。

  如果能改造中国的哲学思想,然后用宣传、教育、鼓动等方式种在国人的心里,那么就能左右四万万国人的行为,进而调动四万万国人的力量。

  四万万国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何其澎湃,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富国强兵,只是水到渠成的事罢了。

  教员的原话是:“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

  他给黎锦熙的信中,还提出“人人皆为圣贤”的主张,希望四万万国人共同努力,一起塑造“太平世”的大同境界。

  因为经过新哲学思想的熏陶,国人的精神境界必然提高一大截,那么王阳明提出的“人人成圣”理论,就有实现的可能。

  一旦国人的精神境界整体达到圣贤的程度,便必然具备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举案齐眉等个人道德,也必然拥有平时遵纪守法、战时共同御侮的公共觉悟。

  如此家国一体,便是太平世,便是大同境界。

  “人人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

  这种大同境界,可以是儒家理想中的上古三代圣王之治,也可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

  正是立下这样的志愿,教员才告诉黎锦熙,毕业以后要办私塾,一边读书一边教书,自强和育人并举。

  2

  “太平世”的大同境界,是教员刚刚确立的理想,但不到半年时间,他便推翻了这一理想。

  因为1917年的后半年,杨昌济开设了修身课,用的教材便是《伦理学原理》。

  受这门课的启发,教员萌发了“唯我论”,产生了极强的自我意识,并在《伦理学原理》中写下一万两千字的批注,其中一句是: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