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佳话:毛泽东与陈云的“窑洞对”

2022-03-29 2240 4
作者: 唐国军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说到“窑洞对”,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窑洞对”。今天我们要讲的“窑洞对”,在党史上也非常有名,同样是党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就是延安时期陈云与毛泽东“三问三答”领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创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箴言和嘱咐后代“学习哲学”的故事。

  “三问三答”悟思想

  陈云早年投身工人运动,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很年轻就脱颖而出,进入党的最高领导层。可是,那时的党还在幼年时期,还没有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许多党的早期领导人一样,陈云在这段时期也跟着犯了许多错误。后来,他在中共七大的发言中,结合学习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这样回顾自己早年的思想历程:

  “从一九三○年三中全会选了我做候补中央委员,四中全会选为正式中央委员,一直当到现在”,“我是属于经验主义”,“这中间犯的许多错误,我都有份,我参加了许多问题的讨论,我都同意了,都举了手。这个错误能不能怪别人呢?不能怪别人,这不是偶然的。我和教条主义和‘左’倾路线能够结合起来,是因为我自己有‘左’倾观点。”[1]

  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党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走过的艰辛历程和付出的惨痛代价之后,陈云对于我们党“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他常常思索:党内的一些领导人像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都是有学问的人,为什么还会犯错误?犯错误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经验还不够?他思索良久,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在陈云冥思苦想不得解的那段时期,在毛泽东领导下,党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运动,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上来。陈云牢牢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前后三次向毛泽东请教自己苦思良久没有参透的“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问题,并充分利用毛泽东接他到枣园养病的机会,系统研究毛泽东著作和他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精髓和重要性。

  我们今天讲的“窑洞对”就是从陈云和毛泽东的“三问三答”开始的。且看陈云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

  “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