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今天为什么更要读懂《论持久战》?
最近以来,有一些不为人们特别关注的新闻,却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代表着当代人的一种觉醒。
前不久,热播剧《叛逆者》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角林楠笙在最痛苦最无奈最迷茫的时候,偷听了延安广播的毛主席《论持久战》,忽然觉得脑门洞开,一下子坚定了中国必胜的信念。就这样一个情节,在今天中国一下子引起了一个风潮,千千万万的读者从书架上找出《毛泽东选集》中的《论持久战》,连夜捧读。于是连锁效应出现了,网上载有《论持久战》的毛选二卷,一天间被抢购一空。大概电视剧的编导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情节设计,居然给图书发行商带来如此巨大的效应。
那么我们反过来问,今天我们那些常常谈及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战略的各级领导同志们,你们是否真正阅读领会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精髓呢?谁能把这部伟大论著的核心观点说出一二呢?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干部不多。在千百万干部中,能够有一半人完整读完这篇论著,那也就让人相当满意了。可以说,大多数人也仅仅知道这篇被称为最伟大的战争论著的名字。至于内容,知之甚微。因为今天很多干部都已经很久不读书了。
那么谈《论持久战》,我们就须谈的它意义,到目前为之,可以说,这是一篇完全颠覆一战运动战理论的一部世界名著,这是毛泽东本人对于世界军事理论的重要贡献,这是指导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翻身解放的指路明灯。我们先看对手怎么评价的:
当年,国民党方面的冯玉祥最先得到了这本毛泽东写了9天9夜的著作,看后不能自已,他先是自费印刷3000本,分送给国民党政府的要人。被称为国民党方面的“小诸葛”白崇禧大为叹服,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归纳自己读后感说“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他还下令,把这样两句话用国民党军委会名义通电各抗日部队,作为战争思考的指导。此后,他又情不自禁把这样一部书送给蒋介石,以表达自己的认同和赞佩。
蒋介石读后同样感慨万分,不过他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篇宏论的。他手举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开始了对身边随从高参陈布雷等人的训话:“这篇文章写得何等好啊!延安共产党身边人吃小米粗饭,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让毛泽东感到光彩。你们穿的是呢子,吃白米洋面,可就是写不出像这样的文章,你们就不能写篇让我光彩的东西来?”
这些话传出来,在整个重庆传为笑谈。延安人知道,那是1938年5月,毛主席把自己关在了窑洞里自己写的,9天9夜没有出门,除了一天两顿的小米菜粥,就是不停地抽着劣质的纸烟,甚至连棉鞋被炭火烤着了,都浑然不觉。手写热了,就摸摸一块石头降降温。当第十天窑洞门打开时,毛主席手脚已经僵的不能动弹了,警卫员打来热水泡泡手,很久才缓过劲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